剛剛過去的周末,亦莊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引發廣泛關注。所有參賽機器人選手中,萌萌噠的“小頑童”勇奪亞軍。這個身高僅1.2米的機器人除了穩定奔跑,還能完成連續后空翻的高難度動作,之前已經憑借運動才藝線下線上吸粉無數。

記者獲悉,“小頑童”機器人來自北京未來科學城一家年輕的具身智能科技公司——松延動力。記者近日走進這家企業,與公司創始人、技術高管對話,從這一創新樣本,感受人形機器人產業內“后浪”翻涌的創新活力。

和冠欣  攝

近期,N2人形機器人已正式上市,其不僅在運動能力上有突出表現,售價也比同類機器人大幅下探,僅3.99萬元。目前,N2已接到超過600臺的訂單,展現出這一年輕企業的商業化潛力。

“售價下探讓人形機器人有機會進入教育、文旅,甚至個人消費品市場。”姜哲源介紹,目前,公司還在同步開發仿生臉機器人、靈活抓取機械手等產品,計劃在文旅、導覽以及個人消費等市場布局。“我們要做兩三年內可以實現自我造血的公司,而不是靠一輪輪融資過活。”展望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前景,姜哲源信心滿滿。

松延動力研發的N2機器人。趙語涵攝

行業觀察:

穿越“泡沫”周期需鍛造硬實力

DeepSeek的橫空出世,春晚上的機器人熱舞,讓具身智能在今年開年迎來高光時刻,賽道持續升溫。

投中數據顯示,截至3月29日,今年以來機器人賽道融資事件數已達102起,遠超去年同期的75起。像松延動力這樣的行業后起之秀,不久前也宣布完成連續兩輪過億元A輪及A+輪融資。投資方除華強資本、彬復資本外,松延動力還成為昌平區星科創投基金正式啟動后的首個直投項目。

行業“人聲鼎沸時”,也有不同聲音帶來冷思考。近期,有知名投資人宣布批量退出具身智能行業,曾經估值達200億元的機器人明星公司達闥甚至傳出面臨生存困境的消息。具身智能產業是否存在過度泡沫化現象?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人形機器人仍面臨成本高企、良品率不足、實際落地場景有限等問題,難以撐起良性商業化路徑。

作為“局中人”,姜哲源認為,大多新興行業都曾經歷發展的S曲線,會經歷資本追逐、泡沫化、大浪淘沙等過程。“泡沫化之后,行業商業化路徑日漸清晰,沉淀下的企業會再迎來高峰。”在他看來,企業能夠穿越這一周期,最終留存下來,需要鍛造自身硬實力,精準定位產品的實際落地需求和場景。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趙語涵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