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因受賄獲無期徒刑后,覺得自己成了一個“笑話”。但痛定思痛后,她的選擇是,設定一條所謂的“底線”——只收小紅包、不收“坨坨錢”,因為收小紅包犯不了多大錯。近日,重慶市紀委監委發布警示錄,一個名叫羅江燕的落馬干部出鏡懺悔,所言令人嘩然。

乍一看,其似乎具備某種“自控”邏輯,但所謂“有底線的腐敗”何其荒謬?本質上,收受小紅包和“坨坨錢”都是違法亂紀,只要存在“以錢換權”“權錢交易”,就是踐踏底線紅線??尚Φ氖牵@種自作聰明、自欺欺人非羅江燕一人獨有。翻開那些落馬官員的“懺悔錄”,“只是禮尚往來”“沒給別人辦什么大事”堪稱高頻詞,在“小禮”中不設防、不設限,不講原則和規矩,最終付出慘痛代價。

如此“底線”,恰恰就是放棄底線。羅江燕之流,心存“違紀不違法”的僥幸,認為只要“不違法”就等于“沒問題”,只要金額小就能蒙混過關。殊不知,“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一些人對干部百般殷勤,圖的就是“放長線釣大魚”,用小恩小惠撬開廉潔裂縫。倘若黨員干部一開始不守住心理防線,“以惡小而為之”,后續就是從“小紅包”收到“坨坨錢”,從忐忑不安到習以為常,直至走上不歸路。

反腐敗斗爭越往縱深推進,越要警惕“溫水煮青蛙式圍獵”“自欺欺人式底線”。腐敗往往潛伏在“小節”之中。因此,監督必須更精準,指向那些“看似無害”的行為。近年來,每逢節假日,各級紀委都會早打招呼、早提醒,推動節日風氣持續向好。另一方面,要不斷建立健全監督制約體系。通過建立“親”“清”政商關系負面清單,完善禮品登記、個人事項報告等制度,進一步明確交往邊界。在案件查處上風腐同查同治,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對借“人情往來”之名行腐敗之實的行為,露頭就打、絕不姑息。讓紀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敦促黨員、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不受曰廉,不污曰潔。”任何時候、任何崗位,都不能拿紀律當彈簧、把規則當建議。否則,“只收小紅包”的自負,終會演變為身陷囹圄的悲劇。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評論員 鮑南

流程編輯:u028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