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劉仁毅,東城中醫醫院主任醫師,中國醫師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事中醫心血管疾病診療工作50年,在冠心病中醫治療領域具有深厚造詣。擅長運用中醫辨證智慧與古方精髓融入冠心病診治中,將傳統經方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為患者開辟了一條“辨虛實、重脾胃、調情志”的診療之路。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其中冠心病作為常見類型,2019年,我國冠心病患者1100萬,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該病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病理基礎,斑塊破裂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早期癥狀多為胸悶、心悸等非特異性表現,常因未及時診治導致病情加重。

中醫將冠心病歸屬于“胸痹”范疇,其核心病理機制包括氣滯血瘀、痰濁內阻等。氣血運行不暢或濕邪聚生痰濁,均可導致心臟供血受阻,臨床可見胸痛、胸悶、心悸、氣短、乏力等癥狀。在診療中,臨床可運用中醫四診合參結合現代醫學檢查手段,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明確虛實屬性及病情程度,進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在具體辨證過程中,首要區分虛實。實證患者多見胸痛劇烈、拒按,舌質紫暗,脈象弦澀,多因痰瘀互結或寒凝氣滯所致;虛證則以胸悶隱痛、喜溫喜按為特點,常見舌淡胖、脈沉細,多屬心脾陽虛或氣陰兩虛。現代臨床常見虛實夾雜的復雜證型,需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進行動態評估。針對不同證型,中醫采取個性化治療方案。實證患者根據病情輕重采用階梯療法:輕癥可選用瓜蔞薤白白酒湯宣痹通陽,中癥可投以瓜蔞半夏湯加強化痰功效,重癥則可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溫通心陽。虛證治療重在溫補,以人參湯健脾益氣。對于伴有代謝異常的患者,創新性運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既清肝膽郁熱,又活血利水,有效改善血管功能。

情志調攝在冠心病治療中貫穿全程。中醫認為,焦慮、抑郁等情志問題屬肝氣郁結范疇,實證患者可用四逆散疏肝理氣,虛證患者可選逍遙散健脾養血,伴有嚴重失眠、心悸者,可用百合知母湯安神定志。因此,在藥物治療同時,常配合疏肝解郁之法:實證配四逆散調暢氣機,虛證用逍遙散養血柔肝,對焦慮失眠者可佐以百合知母湯安神定志。日常調養強調飲食、作息、情志三方面協同:飲食宜清淡,可適當食用山楂、陳皮等理氣化濁之品;作息應順應四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情志調理可通過傳統導引、音樂療法等方式疏泄肝氣,維持氣血平和。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校檢:孫揚 張萌

審核:陶冶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