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北京日報客戶端精選出多部抗戰(zhàn)題材影視劇,在光影中回顧英勇軍民浴血奮戰(zhàn)的崢嶸歲月,展現(xiàn)中華兒女齊心抗戰(zhàn)的英姿。本期推薦經典影片——《地雷戰(zhàn)》。

影片簡介

20世紀60年代,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地道戰(zhàn)》和《地雷戰(zhàn)》曾經風靡全國,家喻戶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虛虛實實打鬼子,死雷活用遍開花。”正是民兵巧用地雷抗擊鬼子的生動展示,是一曲智慧與勇敢交織的英雄贊歌。

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日軍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于打擊敵后戰(zhàn)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對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大規(guī)模“掃蕩”。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和反“蠶食”斗爭。

1962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把膠東根據地軍民巧布地雷陣,打得日軍魂飛膽喪的真實故事搬上銀幕,拍攝成軍事教學片。影片將民兵利用自己的智慧發(fā)明的子母雷、連環(huán)雷、釘子雷、碎石雷等各式各樣的土造地雷打擊敵人的英勇事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影片上映至今仍與《地道戰(zhàn)》一起成為觀眾心中永恒的經典,并于1974年榮獲第14屆維也納電影節(jié)紀念獎。

劇情介紹

抗日戰(zhàn)爭時期,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經常遭日偽軍的襲擊和“掃蕩”,損失慘重。為此,區(qū)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依靠群眾,想出了對策。他們一方面把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聯(lián)防,壯大了武裝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鎖了附近的日偽據點,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為對付地雷陣,日軍中隊長中野特地從青島搬來了工兵,攻入趙家莊,大肆燒殺搶掠。趙家莊的民兵總結了教訓,不斷改進地雷技術,使敵人的工兵無法起雷。麥收季節(jié),日偽軍乘聯(lián)防民兵搶收麥子的機會,又一次偷襲了趙家莊,擄走一部分村民。他們讓被俘村民在隊伍前踩地雷,再次進攻趙家莊。趙虎領導民兵巧擺地雷陣,用子母雷、連環(huán)雷、釘子雷等各種各樣的土造地雷打擊敵人。在八路軍主力部隊的配合下,經過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終于解救了被俘的群眾,全殲進犯之敵。

本片采取了教學與敘事雙重敘事的技巧,現(xiàn)在看來很是有些先鋒意味。1942年,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最艱苦的年月。本片所描寫的,是當時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發(fā)生的事情。那時候,日本強盜不斷地向我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掃蕩。軍區(qū)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加強邊沿地區(qū)的對敵斗爭,特地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干部,來組織和領導各地的民兵武裝;同時,還集訓了一批民兵骨干,學習使用地雷的本領,號召人們對日本強盜展開地雷戰(zhàn)。

導演以黃村民兵在威震敵膽的地雷戰(zhàn)中大顯身手的史實為素材,處理得質樸而靈活。民兵英雄的勇取、智慧、不屈不撓與日寇的狡詐、兇險和殘酷形成尖銳的對峙,并在反復較量中展現(xiàn)出各自的形象特征。該片還較好地烘托了膠東農村的地方風貌,不僅帶來了一定的審美價值,同時也對體現(xiàn)人民戰(zhàn)爭的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角色故事

白大鈞

 

山東省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原濟南軍區(qū)前衛(wèi)話劇團一級演員。在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zhàn)》中扮演地雷大王趙虎,該片榮獲奧地利第14屆維也納電影節(jié)紀念獎。還曾在電影《勝利重逢》《兩個小八路》中扮演角色。

吳健海

 

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濟南軍區(qū)前衛(wèi)話劇團導演、演員。還曾任前衛(wèi)話劇團學員隊教研組組長兼表演課老師。

楊雅琴

 

楊雅琴,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山東濟南人,1944年7月出生。16歲時考入濟南軍區(qū)話劇團,曾在濟南軍區(qū)前衛(wèi)話劇團任話劇演員,后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任演員。曾主演過電影《地道戰(zhàn)》《苦菜花》《蒙根花》《青春似火》《第二個春天》《西子姑娘》《遠方》等影片。

楊雅琴在濟南軍區(qū)前衛(wèi)話劇團任演員期間,被八一電影制片廠前來山東膠東拍攝影片《地雷戰(zhàn)》的導演一眼看中。于是,這部電影中的游擊隊員田嫂便成了楊雅琴的第一個銀幕角色。緊接著,在八一廠出品的電影《苦菜花》中她便成功地飾演了這部電影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娟子”。這也是她真正第一次在銀幕上的光彩閃現(xiàn)。

 

后來在北影廠拍攝的《青春似火》《偵察兵》和《第二個春天》三部影片中,她分別出演了三個“工農兵”的主要形象。靠著這三個在當時影響甚廣的女主角,楊雅琴終于在那個特殊年代里,登上了“幸運女神”的寶座。由于特殊的原因,楊雅琴過早地離開了自己的演藝事業(yè),在八一廠提前辦理了內退手續(xù),離開了戀戀不舍的廣大電影觀眾。隨丈夫前往香港定居。1980年她回到了闊別16年的北京。

張漢英

 

張漢英,男,1943年生,原名張漢蔭,山東煙臺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qū)前衛(wèi)話劇團副團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影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電影家協(xié)會理事,山東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

從事表演藝術以來,曾主演過《三個戰(zhàn)友》《陳毅市長》《將軍求索》等話劇,《地雷戰(zhàn)》《濟南戰(zhàn)役》《刀光虎影》《拂曉的爆炸》《冒名頂替》等電影,《在旋渦中》、《鐵人》等電視劇。

電視劇《鐵人》(扮演指導員宋若懷)在全國播放后,獲長春首屆東北風電視文藝一等獎,長春電影制片廠第12屆小百花電視片優(yōu)秀獎和第10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男配角獎。

 

主持創(chuàng)作并制片的影視片《孔府秘事》(電影上下集、電視5集)在國內首創(chuàng)電影、電視同步拍攝生產雙片的先例。先后主持創(chuàng)作、制片的電視劇《閃光的年華》《金寶與鐵蛋》《漢家女》等,導演的《昭陵情仇》(合作)《士兵》《希望》《敵腹掏心》《黑潮》等在中央電視臺及全國眾多省市電視臺播放。《昭陵情仇》由齊魯音像社出版發(fā)行,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屆電視匯映優(yōu)秀獎,第二屆匯映一等獎,第三屆匯映三等獎和第9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單本劇三等獎。辭條輯入《山東戲劇名人錄》、《中國文藝家傳集》等。

電影插曲

電影《地雷戰(zhàn)》上映后引起巨大轟動,幾乎家家戶戶、男女老幼都看過這部影片,插曲《民兵都是英雄漢》也隨之傳遍千家萬戶。

歌曲《民兵都是英雄漢》由電影編劇柳其輝作詞,著名作曲家李桐樹、李延生譜曲。歌詞明朗、鏗鏘,音樂昂揚、樂觀,電影《地雷戰(zhàn)》的攝影鄭治國說,歌曲的基調與影片的整體風格完全匹配。2014年,《地雷戰(zhàn)》被翻拍為電視劇,歌曲《民兵都是英雄漢》作為插曲,被保留下來。

歌詞

民兵都是英雄漢,

不怕艱苦不怕難,

打日本,保家鄉(xiāng),

地雷是咱好伙伴。

沒有鐵雷造石雷,

沒有炸藥自己碾,

滿山石頭開了花,

炸得那鬼子心膽寒。

拿起鐵錘拿起液,

唯鉆山崖石壁,

把藥填,布成陣,

炸得那鬼子飛上天。

綜合中國軍網、央視新聞、1905電影網、膠東在線、中國之聲等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流程編輯:U07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fā)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lián)系。版權侵權聯(lián)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