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央層面接連通報違規吃喝典型案例,多地陸續開展相關集中整治,再度釋放出對“舌尖上的歪風”露頭就打、反復敲打的強烈信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以中央八項規定為抓手,“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的局面明顯扭轉。但違規吃喝問題具有頑固性、復雜性,糾治起來很難畢其功于一役。從近期諸多案例來看,頂風違規吃喝問題仍時有發生,出現了“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級”等隱形變異現象。更有甚者,一邊參加學習教育,一邊組織或接受違規宴請,甚至領導班子全體成員違規吃喝。即便“喝出了事”,仍有干部不知敬畏,心懷僥幸,想通過“刪帖”“封口”等種種手段“捂蓋子”。樁樁件件,影響惡劣、教訓慘痛、發人深省。
作風建設深入推進,為何仍有一些黨員干部“吃心不改”“酒癮難除”?從直接原因看,是對違規吃喝的危害認識不深。比如,有人持“小事小節論”,覺得吃吃喝喝是生活小事,無傷大雅;有人持“影響發展論”,認為查處違規吃喝問題會影響工作開展;有人持“行業特殊論”,自認為所在行業、崗位存在特殊性,吃喝難以避免。理由很多,但說穿了都是價值觀不正,推崇“圈子文化”“碼頭文化”。一些黨員干部錯誤地認為,只有混圈子、講人情,才能吃得開、走得遠。
“飯局”“酒局”看似是人情往來,實則是各懷心思的利益博弈乃至交換。“酒杯不深淹死人”,絕不是危言聳聽。公開通報里,違規吃喝“喝死人”的案例并不鮮見。更有大量案例表明,很多黨員干部墜入腐敗深淵,往往始于接受宴請、收下土特產、違規享受旅游接待這樣的“小事”。開始時安慰自己“僅此一例”,下一次是“下不為例”,到后來“成為慣例”,每一次破例都把口子越撕越大。可以說,每一場違規宴請都可能是“陷阱”,也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酒肉進的是腸胃,腐蝕的是內心,突破的是紀律規矩。當政治攀附、權力尋租、碼頭文化等愈演愈烈,必然傷人害己、自毀前程,還將污染政治生態,破壞社風民風。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近來,黨中央提倡黨政機關要帶頭過緊日子,其中重要一環就是重拳治理大吃大喝、奢侈鋪排等作風弊病。一方面,要繼續對違規吃喝問題抓現行、抓典型、抓通報,從嚴從快查處,形成強力震懾。另一方面,當全面排查違規吃喝背后的制度機制漏洞,進一步扎緊“籬笆”。比如,運用信息化手段為規范公務接待賦能增效,建立“違規公務接待”大數據監督模型,對公函編號、發票、是否超標等“過篩子”。有決心、有耐心,才能把正風肅紀這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抓好。
教訓就在眼前、在身邊。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以紀為尺、守住初心,“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把時間、精力投入到干事創業、推動發展的主戰場上,以務實舉措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這才是最大的政績與“靠山”。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2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