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的布景與紙醉金迷的歌舞場交織,勾勒出舊社會民間藝人的悲歡。6月6日,北京電影學院首屆音樂劇班畢業大戲《茉莉花》在北京電影學院首演。著名歌唱家王莉作為藝術總監與導演李浩合作,共同讓這部原空政文工團推出的原創音樂劇再登舞臺,在新一代音樂劇人的演繹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今年,北京電影學院首屆音樂劇班迎來畢業季,畢業大戲可以說是年輕演員們走向社會前最重要的作品,王莉作為該校表演學院音樂劇教研室主任,一下想到了《茉莉花》(曾用名《二泉吟》)。2010年前后,正在空政文工團的王莉曾出演這部作品高達160多場,“都說只有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茉莉花》是一部充滿民族韻味的音樂劇。”王莉介紹,《茉莉花》講述的是胡琴泰斗瞎子阿炳(華彥鈞)的故事,劇情上借鑒了一些民間傳說,音樂風格上帶有濃郁的中國風格,“相信這個故事能讓現在的學生和觀眾產生共鳴。”
輕盈的音樂點染著江南水鄉的意蘊,《茉莉花》正式拉開大幕。劇目講述了二胡藝人阿炳與他收養的小女孩兩代人的故事,在時局動蕩的社會中,民間藝人在生存困境里進行藝術傳承。作為一部15年前上演的作品,《茉莉花》部分劇情和表演略顯年代感,本版上演時主創團隊進行了改編,加入了新的唱段和表演方式,也融入了當代觀眾喜聞樂見的幽默橋段。
原劇作曲孟慶云為該劇創作了《茉莉花》《天邊外》等多個優美的唱段,歌唱難度也非常大,年輕的演員們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對角色的理解,將劇中人物的情感與性格細膩地展現出來,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我們教學組有統一的觀點,一定要在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進行決策,而不是讓他們演繹自己理解不了的內容。”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音樂劇老師、該劇導演李浩說,他經常啟發“00后”的年輕人理解民國時期的社會和人物,進入那個年代再演繹角色。過去三年中,北京電影學院音樂劇班的學生們曾排演過《哈姆雷特》《夜半歌聲》《媽媽咪呀》《芝加哥》等多部經典音樂劇片段,還參與過原創音樂劇《江姐》的演出,積累了一定的表演經驗后,畢業大戲的創排讓他們更容易找到舞臺感覺。
“經典作品是根基,通過學習和演繹經典,學生們能夠汲取豐富的藝術養分。”王莉說,希望年輕演員能在經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將自己的理解和時代的元素融入作品,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據悉,《茉莉花》在完成校內首演后,未來還將面向社會公演,讓首都觀眾欣賞這部經典音樂劇的全新風采。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韓軒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