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順義區濱河小區的居民向北京日報客戶端反映,小區里有條“怪路”,它在小區內部,卻是一條市政路,外來車輛可隨意穿行。多年來,它既被當成內部路使用,劃有車位供居民停車,同時又承載著市政路的功能,成為兩條城市干道間的“紐帶”,停車與通行的功能矛盾以及隨之帶來的安全隱患,令居民憂心不已。

現場

公交大巴穿行 劃車位又豎禁停牌

記者近日前往小區探訪,來到順泰路與順平路交叉口,從路口往北走100來米,便看到一座大門橫跨在順泰路上,上邊寫著濱河小區四個大字,大門中央是車輛出入口,兩側設有小門,供行人進出,小門還安裝了門禁。從門口張貼的地圖來看,這里就是小區南門。

從南門進入小區一路往北,便是居民反映的怪路。放眼望去,這條路兩側就是居民樓,居民有的在遛彎兒,有的坐在路邊座椅上休息,怎么看都像是一條普通的小區內部路。

不過,記者很快就發現,大門雖設有崗亭和門禁,車輛出入口卻是開放的,路中央設有道閘基座,但上面沒有抬桿,車輛可隨意進出。記者來到現場時正值晚高峰,小區內車輛川流不息,還有些擁堵。一位家長拉著孩子過馬路,一直等到一撥車輛全駛過后,才找準時機快速穿過馬路。她無奈地說:車太多了,明明在小區里,只是想帶孩子去路對面的小花園玩,可過馬路時拉著孩子根本不敢松手。

記者發現,絕大多數車輛只是借道,從南門進小區后,又直接從北門駛出。不一會兒,一輛旅游大巴竟開進小區,緊接著,一輛公交車也駛入小區……居民說:這些車大部分都是外來車輛,車又大速度又快。

旅游大巴穿小區而過。

奇怪的是,這條路上劃著車位,由于小區停車資源緊張,車位幾乎已經停滿。可就在施劃的車位旁,卻赫然豎著市政道路禁止停車的標識。

路側豎牌寫著“禁止停車”,路上卻劃著車位停滿私家車。

矛盾

外來車輛穿行便捷 小區居民備受困擾

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這便是這條路的奇怪之處。它既按小區內部路來管理,又按市政路來使用,導致路上一直亂糟糟的。雖然給人行的小門安了門禁,卻不給車輛出入口安道閘。既像內部路一樣劃上車位方便居民停車,又像市政路一樣豎起禁停標識。她說,小區的南北兩座大門都緊挨著交叉路口,尤其是北門,50米外就是紅綠燈。早晚高峰期,從小區里穿行的外來車輛很多,趕上紅燈時,能從小區外的路口一直堵到小區里。小區挨著潮白河大橋,近期大橋正在修繕,道路不通,從小區里穿行的車輛就更多了,連公交車、大巴車都從小區里穿行。

大量車輛進出小區,道路出現擁堵。

從地圖上看,濱河小區南鄰順平路,北鄰右堤路,這條怪路呈南北走向貫穿小區,就連通了順平路、右堤路這兩條城市干道。

一位司機告訴記者,要從順平路去往右堤路,其實有多種選擇。可以走小區西側的順康路,可順康路上有學校、醫院,居民區也很密集,路上十分擁堵。從小區東側也能繞行,卻需要拐個彎,多繞兩公里。潮白河大橋通著時,能從順平路直接上橋,如今大橋修繕,只能走下邊的右堤路,這樣繞就更不劃算了。司機說,算下來,從小區里穿行是最便捷的,比走西邊少堵車,比走東邊少繞路。

可車輛的便捷通行卻給濱河小區的居民帶來不少困擾。居民王先生說:老人帶著孩子在樓下玩,總要小心翼翼的,就怕孩子亂跑讓車給撞了。他認為,路上往來車輛多,車速快,路側又常年停得滿滿當當,居民從車縫中穿行,難免有視線盲區,安全隱患就出現了。

協商

一條路倆性質 暫時多方共管

居民十分困惑:這條路到底是內部路還是市政路?為何會出現模棱兩可的情況?

濱河小區第一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解釋說,濱河小區所在區域1991年起陸續拆遷建設,這條路也是那時由開發商同步建設的。從規劃上來看,它確實是一條市政路,是順泰路的一部分。最初開發建設時,只是在道路兩側建居民樓,后來小區外圍設了圍欄,可市政路不能封閉,圍欄只能空出來一段,空缺處便成了小區大門。

記者從社區及順義區城管委處了解到,早年間,這條路由于缺乏維護,破損嚴重,通行及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居民。2016年前后小區進行舊改,道路得以修繕。可修好的道路由誰來維護并沒有明確。一方面,道路屬于市政路,物業沒有維護管理權限。另一方面,這條路雖規劃為市政路,實際卻未完成規劃,產權仍屬于開發商,區城管委只能暫時管養路面,其他問題則難以處理。

為解決道路管理問題,多年來屬地及相關部門多次協商,最終確定了多方共管的方案——路面以上暫由區城管委管養,處理坑洼破損或塌陷等問題;路面下方的管線由物業維護;道路安全、路側停車等原則上由交通支隊管理,但考慮到道路位于小區內的現實情況,實際由屬地及物業進行管理。

這條路將來到底是小區內部路還是市政路,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在此之前只能暫時維持現狀。社區工作人員說,小區居民確實有停車需求,若禁止路側停車,不少居民將有車難停,因此這條路需要為居民提供停車空間。但它又確實是市政路,無法封閉管理,屬地及物業只能通過在路上安裝減速帶、凸面廣角鏡等方式,盡可能減少安全隱患。

困境

既改不了規劃 又完不成移交

為進一步明確道路性質,屬地光明街道工作人員介紹稱,2021年各相關部門協商,由開發商補充道路移交資料,同時由規自委順義分局牽頭論證降低道路規劃條件的可行性,明確道路是否符合內部路使用條件。若能夠作為內部路使用,道路則由物業進行管護。

這一消息讓居民高興了一陣子。王先生說:要是能給出個最終的明確結論,這條路就能被小區物業徹底管起來了。4年過去了,一直沒有音訊。

規自委順義分局工作人員說,市政道路按照等級分為主次干路、支路,街道轄區范圍內的規劃編制工作由街道來組織開展,道路等級是規劃編制工作的一部分。若將市政道路調整為非市政道路,應由街道委托規劃編制單位進行專家論證和規劃編制,再由規自委向上級報審,因此建議居民聯系屬地街道。

而街道表示,早在2021年各方召開協商會時就已明確,由規自委順義分局牽頭論證這條路能否作為小區內部路使用。街道雖然有規劃師團隊,但更多是站在轄區居民的角度,根據轄區的特色進行小范圍的規劃。而濱河小區這條路屬于順泰路的一部分,也是順義區城市環線的一部分,更改規劃影響的不僅僅是小區居民,因此需要全區統籌考慮,需要更專業、更整體的判斷。

能不能改成內部路繞了一圈也沒結論,有居民問:那能否盡快按市政路管起來?屬地回復,短期內恐怕也難以按照市政路進行管理,關鍵就卡在移交上。一來,道路建設年代久遠,材料缺失,短期難以補齊。二來,當年的移交標準與現在不同,目前道路狀況并不符合現行的移交標準,區城管委無法接收。要達到移交標準,則又涉及地上地下的種種施工改造,短期依然無法開展。

對此,居民表示不解:我們知道這條路存在歷史遺留問題,可如今既改不了規劃,又完不成移交,道路問題遲遲難以根治。想要管好這條路就這么難嗎?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2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