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通知來自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的移民,他們的合法身份已被取消。
此次被驅趕的移民,其合法身份源于拜登時代的政策。2023年1月,美國時任總統拜登宣布了對來自這四國移民的新人道主義“假釋”計劃。按該政策,拜登政府每月將會遣送每個國家各3萬名移民至墨西哥,同時允許每個國家的3萬名尋求庇護者在美國合法生活和工作。彼時,這一非法移民“合法化”的計劃被認為一石三鳥。一來舉起“人道主義”大旗,給美國已然晦暗的“燈塔”形象增加幾縷光輝;二可拓展非法移民進入美國的合法渠道,變相緩解邊境面臨的巨大偷渡壓力;三能擴充民主黨票倉,為下一年的總統大選助力。
據統計,一年多來,已有超50萬人依程序提交申請,接受安全審查、入境合法就業。換言之,他們并非非法移民,而是通過美國政府公開設立的政策渠道留在了美國。然而,美國國土安全部翻臉如翻書,如今,隨著“合法”的定義被推翻,這批人陷入身份合法性的深淵。要知道,法治最基本的一條原則是“法不溯及既往”。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所作所為,嚴重動搖了法律的穩定性與政府的可信度,是對“法治國家”人設的狠狠打臉。
這些年,美國社會陷入混亂的一大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體制下財富分配的極端失衡,但政府既無法制定長期產業政策以創造就業崗位,也無法背叛身后的利益集團改革分配制度,那只能要么將移民政策當牌打,要么讓移民當社會矛盾的“替罪羊”。從修建“美墨邊境墻”到撤銷“追夢人”庇護計劃,從廢除“出生公民權”到把六千多活著的移民登記為“死人”,特朗普愈是在打擊移民上下狠手,其支持者愈是覺得自身利益受到了保護。
將非法移民變成合法,拜登時代的美國“贏了”;將合法移民變回“非法”,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又贏了”。那么,誰輸了?恐怕是美國老百姓。畢竟,制度的信用需要經年累月才能建立,移民政策左右橫跳,再次印證了美國政策反復、承諾跳票、法治雙標。國家信用的下降,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投資信心下滑,最終就是美國民眾用縮水的收入為政客的表演買單。同時,這種“硬樹敵人、甩鍋矛盾”的操作,根本無法改變政治空轉、政務廢弛、因循茍且等積弊,反而加劇了社會撕裂。最近發生在洛杉磯的騷亂,便是明證。
一個國家的公共政策應當是公開、透明、規范、連續的。朝令夕改、反復無常,讓今天的美國顯得格外魔幻。“美國反對美國”“總統反對總統”,如此這般,何時了局?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28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