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全球科技界人士都將目光轉向谷歌全球開發者大會。
當移動終端從電腦變成智能手機,再變成今天的一部頭戴設備、一副眼鏡,甚至是尚且沒法想象的東西……人們期待,這場一年一度的業界盛會,能帶給世界新的震撼。
大會當天,谷歌發布了兩款基于安卓XR平臺的設備。一個是谷歌與三星聯手開發的Project Moohan頭戴設備。另一個,就是谷歌與中國科技企業XREAL聯合打造的AR(增強現實)眼鏡——Project Aura。
一直到現在,仍有來自世界各地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拋出同一個問題:在技術上追求極致頂尖的谷歌,為什么會選擇這家中國公司?
突破“整個行業所未見”
2017年,徐馳、肖冰、吳克艱3個浙大畢業的年輕人,結束了在美國灣區的學習與工作,決定回國創業。僅僅用了兩年時間,他們和團隊就做出了全球第一款消費級AR眼鏡。
“為什么選擇在中國創立公司,而不是美國?”XREAL聯合創始人吳克艱說,“從一開始我們就認識到,要想做出AR眼鏡,必須依托強大的硬件生產制造能力。”過去10年,得益于智能手機的發展,中國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智能制造供應體系。拿AR眼鏡最不可或缺的光學模組、芯片,以及系統和算法等核心技術來說,如今在中國都能找到具有絕對實力的提供商。
此次發布的Project Aura,“至少有兩樣突破,可能是目前整個AR行業內都還沒有看到過的東西。”吳克艱說,“這或許也會顛覆一些人對中國AR技術能力的看法。”
去年年底,XREAL推出了自主研發的X1空間計算芯片,延遲僅3毫秒。這項技術讓谷歌興奮,并成為雙方合作的基礎條件之一。但在Project Aura里,XREAL進一步把X1空間計算芯片進階成X1S,讓計算能效、AI協同與傳感融合再次站上新高度。
光學系統方面,Project Aura集成了XREAL自主研發的光學引擎方案,實現了70°超廣視場角。這相當于在4米距離下呈現一塊215英寸巨幕。在此之前,市面上同類產品的光學方案的視場角大多數只能做到50°。
“雖說AR產品的軟件系統,仍由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主導,但在硬件領域,中國已經利用自身的智能制造優勢,占據了絕對的全球領先地位,并且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吳克艱說。
今年,XREAL還做出了一項關乎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決定:將總部遷移到上海。核心因素之一,正是長三角范圍內龐大的供應鏈系統。“我們的供應商分布在上海、無錫等許多長三角城市,搬遷可以進一步提升硬件智能制造的效率。”
AR眼鏡仍處于“上半場”
“人人都知道和谷歌合作意味著什么。”吳克艱說。
這是谷歌經過極其嚴苛的遴選結果。在全球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XREAL,不僅要具有行業認可的素質和口碑,還要經過市場的考驗,更要具備能夠和谷歌同頻的技術實力。
這種“強強聯合”,特別是基于全球化分工的、跨地域的協作,也將進一步幫助中國的AR技術和產品向更高階段、更高質量演化發展。
與谷歌達成合作之后,XREAL壓力反而更大了,這也將激發更強的創新動力。
“不得不說,目前輕量化的AR眼鏡還處于行業‘上半場’。”在吳克艱看來,盡管通過多元化的國際市場戰略,XREAL的產品已經逐漸擴展到中國、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市場,比如歐洲市場,但行業真正的爆發期,或許會出現在2027年乃至更晚,屆時全球AR眼鏡出貨量或可達1000萬臺水平。
吳克艱說,企業不僅要保持敏銳的戰略判斷,更要建立技術“護城河”,掌握面向全球市場的定義權和定價權。“想要真正享受到行業發展紅利,我們就必須始終是前五名乃至更靠前的‘玩家’。”
加快AR全產業鏈整合
最近,位于浦東張江的XREAL總部正在加緊裝修。外界期待著,XREAL能在上海續寫“神話”,也期待這條業界鲇魚能攪動一池春水,讓上海加快完成AR全產業鏈的整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行業發展高地。但這是故事的后半段。
今年年初,XREAL得到了一筆來自浦東創投集團的2億元獨家投資。“上海愿意出手支持,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資金上的幫助,更是一種信心的注入,讓行業看到,有投資人愿意跟我們并肩前行。”吳克艱說。
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企業為什么會選擇扎根在上海?XREAL的答案或許有更普遍的意義。“除了靠近長三角的供應鏈,還有兩方面理由。”吳克艱說,一方面來自上海的產業培育眼光和格局,“鼓勵企業投入研發,不斷用新的技術突破去和全球頂尖企業‘掰手腕’”。另一方面,以XREAL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已經一只腳跨出國門,進行商業化出海布局。“立足上海開辟國際化市場,幫助是毋庸置疑的。”
未來的中國AR行業還需要做什么?在吳克艱看來,過去二三十年的科技發展歷史已經證明,行業內毛利率最高的細分產業往往是軟件操作系統,其次是芯片,然后才是整機硬件。“未來,中國AR行業不能放棄上層軟件操作系統的大市場。”
而今天,正在逐漸走進人們生活的AR眼鏡,恰恰提供了這樣一條新的起跑線。“每一次新的硬件平臺出現,都意味著需要新的操作系統和軟件配套,這是我們重新回到一條線上奔跑和趕超的機會。抓住了,中國將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巔。”吳克艱說。
來源:上觀新聞
流程編輯:U071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