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多部門聯合舉行“文明騎行 有序停放”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今年本市全年開展非機動車行駛和停放秩序治理專項工作,主要路口抓拍電動自行車違法。駕駛非機動車違反交通信號通行;在非機動車道內逆向行駛或者違反規定在機動車道上行駛、停車滯留等行為都將面臨嚴查和處罰。

記者實地走訪時發現,非機動車的騎行者,依然有很多對法律法規提倡的“文明騎行”缺乏概念。而深入了解后發現,非機動車道上,非機動車的路權也經常被機動車挑戰,騎行者也有些難言之隱。

逆行等違規行為屢見不鮮

早8點,廣渠路與石門中路交叉口,車流密集,東向西方向是紅燈,機動車停在斑馬線前等待,而非機動車車流中,則有車輛蠢蠢欲動。眼見著有空間,幾輛電動自行車瞬間加速,軋著斑馬線飛馳而過。石門中路很窄,雙向兩車道,東西寬只有約10米,在騎行者看來,極速之下,幾秒鐘就能通過,心急的人就敢于見縫插針。

順著廣渠路往西,到石門西路路口,情況也相似,同樣因為路口不寬,也有闖紅燈的電動自行車。但是再往西,到了大郊亭橋下、東四環與廣渠路交叉口,因為路口寬闊,機動車數量眾多,敢于闖紅燈橫穿四環輔路的騎行者少了很多。而且,記者在大郊亭橋下,看到現場執法的交警,于是更沒人敢闖紅燈了。

 

中午11點,雙井橋下,南向北紅燈,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數量眾多,其中有一些非機動車攢成一堆,強行闖紅燈通過路口。此時,在此路口右轉的機動車反而成了“弱勢”的一方,緩慢地在非機動車流中挪動。同一時刻,雙井橋下,東向西方向,也有類似的非機動車闖紅燈情況發生。

 

到了中午,外賣騎手繁忙起來。地處西大望路和廣渠路交叉口東北角的朝陽合生匯,擁有眾多餐飲商家。一到午餐時分,外賣騎手就不斷從合生匯進進出出。大部分騎手將電動自行車停靠在合生匯南側,廣渠路輔路邊,然后跑進商場內取餐。記者看到商場派專人在現場維持秩序,多數騎手也能把電動自行車停在規定位置。但是因為車輛眾多,而且有騎手從西往東逆行,導致非機動車道秩序混亂,通行效率降低。很多只是路過的非機動車,常常被擠在外賣車流中,動彈不得。

如果不想逆行,騎手可以選擇使用天橋跨過廣渠路。天橋下,交通部門立了指示牌,明確要求非機動車要推行上橋。但為了趕時間,絕大多數外賣騎手,都是騎行過橋。站在天橋拐角處,要時刻提防快速轉彎的騎手。有些騎手為了更快速、更省事,直接把電動自行車停在靠近商場的天橋坡道上。

 

“借過一下,借過一下。”騎手不斷提醒天橋上的人和車。“看著點兒!”有心急的騎手還怒懟身邊疾馳而過的同行。

 

有騎手頗為無奈:“其實誰想這樣呢?真愿意拿自己生命開玩笑?以前接到單系統顯示送餐時間45、50分鐘,現在接到單就剩29、32分鐘。平均一單才掙4塊多錢,超時扣一半。”

路面改造被騎行者無視

北京西站南路與廣安路交叉口,路面施劃有清晰的非機動車道行駛標識。無論是單獨的方向箭頭,還是非機動車停止線,都為規范行駛,做出明確指引??捎浾咴诂F場看到,很多騎行者對這些路面改造熟視無睹。

 

非機動車道給直行、左轉、右轉的車輛專門施劃了箭頭,但騎行者對地面標識并不在意,經常越線。這個路口較寬,路口中央給左轉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都設置了等待區,增加通過效率。和機動車相比,非機動車在等待區秩序比較雜亂,越線??康默F象很普遍。

 

路口原先的非機動車停止線,還做了后移處理,設置停車緩沖區域,同時增加表示禁止停車的黃色網格線和白色“停車不越線”提示文字,但是越線停車的現象在廣安路這個路口頻繁發生。

在菜市口路口,地面同樣施劃了清晰的非機動車指引標識,但時常有不按照指引行駛的非機動車出現。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雙井橋下,非機動車騎行者存在大量越線、壓網格線的情況。雙井橋下東向西方向,護欄將斑馬線和非機動車道隔開。非機動車道還施劃了多個白色長方格,提示文字寫著“非機動車等待區”。記者路過時,發現幾乎所有的非機動車都在護欄另一側的斑馬線等待,很少有車停在“非機動車等待區”。

 

據去年底公開報道,當時北京已有130余處路口完成試點非機動車停止線后移改造。同時,還將增加路口協管員、文明引導員等宣傳引導力量,宣傳“停車不越線”等法律規定。但記者此次走訪發現,只要現場沒有宣傳引導人員,“停車不越線”便形同虛設。

“我沒注意。”“我不太清楚。”“不明白這些線是什么意思。”記者隨機采訪騎行者,很多人表示對路面改造不知情、不了解。

有行人則表示:“光劃線沒用,要么有交警管著,要么攝像頭能抓拍。”

據了解,北京今年的非機動車行駛和停放秩序治理專項工作,計劃于12月底前完成使館區、“學醫景商”等重點區域主要路口170余處設備更新,實現全市主要路口普遍具備電動自行車違法識別取證能力。

騎行者也有難言之隱

廣安路輔路太平橋公園附近,非機動車道原本寬闊平整,但卻被違章??康臋C動車占據,騎行者不得不進入相鄰的機動車道行駛。關注非機動車行駛亂象的同時,記者也感受到非機動車騎行者的難言之隱。

 

石門東路路面,有一種藍底、紅色小汽車和白色騎車人組成的標識。2021年,這種“自行車優先”的交通標識,開始出現在北京路面。但4年過去了,很多機動車司機對此標識依然毫不在意。

石門東路屬于機非混行路段,雙向兩車道,沒有非機動車道,通行環境非常擁擠。記者觀察發現,除了公交車,其他車輛對“自行車優先”標識基本沒有概念,經常一加速就從自行車身邊滑過。

有騎行者告訴記者:“我每天騎車都從這條道路過,沒感覺有什么優先權,有時候車多了,只能騎到人行道上去。”

確實,當石門東路汽車擁堵時,非機動車已經沒有通行空間,要么夾在機動車之間等待,要么騎到人行道上去。而此時,人行道上的行人,又受到來自非機動車的威脅。

石門東路路口,在廣渠路輔路唐家村公交車站附近,非機動車的通行環境更加艱難。這里早高峰非常繁忙,非機動車騎行者有的選擇闖入機動車道,冒險在小汽車之間穿梭;有的選擇駛入人行道,與行人搶奪路權;有的只能夾在公交車之間,等待公交車出站。有路過的騎行者告訴記者:“每天騎行到這個地方,都提心吊膽。”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孫毅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