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別家的同齡娃都已經報了不少的班,自家快滿6歲的孩子還“紋絲未動”,原本還“穩坐中軍帳”的媽媽時悅,最近也有些坐不住了,開始頻繁關注各家培訓機構的情況。但一問家附近的機構,動輒大幾千甚至上萬塊錢的課包,讓她有些猶豫。如果孩子順利上完課還好,如果上一半不想上了,這么多的課時費,機構能退嗎?

制圖 宋溪

對于這個問題,時悅咨詢的機構,每家幾乎都在給她打包票。但時悅也確實聽說過,有家長朋友報了課想退費,原本機構說得好好的,合同也簽了,但退費過程還是磕磕絆絆,家長和機構之間鬧得也有些不愉快。

時悅的疑問和擔心,其實本不應存在。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存在不止一款預付費監管平臺可供家長選擇,家長通過平臺選課、交費,資金會納入實時監管,保證預付費的安全。但實際使用效果怎么樣?記者展開了調查。

 

平臺一:

校外培訓家長端App

平臺背景:

教育部于2023年推出了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校外培訓家長端”為配套App

使用感受:

記者在崇文門商圈隨機尋找了10家培訓機構,僅有4家入駐了平臺,其余6家在平臺上找不到。

入駐平臺的商家,線上推出的課包與線下售賣的課包價格不符,且購買線上課包有諸多限制。如一個商家告訴記者,平臺上的課包是體驗課,只能報一次,之后想續課要購買線下課包。

平臺的影響力不夠,家長了解這個平臺的情況幾乎沒有。商家在推銷課程時,也在刻意隱瞞這個平臺的存在,鼓勵家長直接購買線下課包。

 

平臺二:

預付監管小程序

平臺背景:

2020年推出,最早在石景山區進行試點,隨后推廣到北京其他區。

使用感受:

仍然以崇文門商圈為例,記者找到的10家培訓機構,沒有一家入駐了這個平臺。

如果把范圍擴大到整個東城區,該平臺總共只納入了17家商戶,其中不光有培訓機構,還有“鐺鐺車售票”“茶葉售賣”等商家。

剩下的培訓機構當中,也有多家的預付卡已經停售,無法購買。

商家繞過平臺私售大課包

如果不通過平臺報課,直接購買線下課包,會怎么樣?

根據預付費監管相關辦法,青少年校外培訓機構在收取預付費時,時間跨度不得超過3個月,總課時不能多于60課時,課程總價不能超過5000元。

但記者調查發現,有多家機構推銷課程時,已經明顯違反了這項規定。有的課包跨度為一年,有的課包含有80節課,課程總價也都在萬元以上。

沒上線平臺的機構在偷摸售賣大課包,而上線了監管平臺的機構,也并沒有好到哪里去。記者咨詢時,沒有一家機構主動提到可以通過監管平臺來報課這件事,其中一家藝術培訓機構在推銷時還表示,報課除了買次數課的課包這種方式,還可以直接進行辦卡儲值,根據儲值金額的多少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優惠,最多可以儲值20000元。

商家為何不愿入駐平臺

預付費監管平臺,到底是機構自主選擇入駐與否,還是必須入駐?記者以想開一家藝術培訓機構為由咨詢了有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是新設立藝術培訓機構,應該將材料報送給屬地文旅局,經審核后,由教育部門發放培訓許可證,并且機構必須要上線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但目前市面上,確實也存在一些之前開設的培訓機構,并沒有上線監管平臺的情況。

在從業者楊濤看來,商家繞過平臺自行賣課,不是為了“騙一筆錢就跑路”,而是也有自己的苦衷。“開培訓機構是有場租費的,還有老師的工資、購買教具等等費用。家長報課的錢收上來,機構不是全揣兜里了,而是首先要去支付這些費用。如果預付資金全都監管起來,劃給銀行的話,那機構就沒有流動資金了,一旦出現招生不順的時候,沒有前期收上來的課時費打底,想維持支出就比較困難。”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莫凡

流程編輯:u028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