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介紹:北京中研中醫院特聘專家郭素芬,主任醫師,出身中醫世家。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30余年,曾任三甲中醫院急診科、心內科、重癥醫學科主任。拜淮南中醫“蔡氏三杰”蔡長友和蘇州姚氏古法中醫第33代傳人姚秀玲為師。擅長針藥結合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后遺癥、肥胖癥、更年期綜合征、失眠、焦慮癥等疾病以及腫瘤調理。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推算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約3.3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人,冠心病1139萬人。高發病率、年輕化趨勢等成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顯著特點。
現在的上班族尤其年輕人,由于不良的飲食和作息習慣,不斷消耗精氣神,容易出現焦慮、失眠、心慌、胸悶氣短、困乏等癥狀,存在超重甚至肥胖問題的人群較多,其中腹型肥胖的人更易患“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
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人體諸陽在外,體表血管擴張,心臟供血相對減少,如果貪涼、空調溫度過低或過食生冷寒涼食品,容易引起心腦血管收縮甚至痙攣。對于原本血管有斑塊管腔狹窄的人群更危險,冠狀動脈短暫痙攣會導致心絞痛發作,長時間痙攣則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死,造成嚴重心肌損傷甚至壞死。
中醫認為,血遇熱則行、遇冷則凝,不是所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都適合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例如,老年患者因氣虛引起的心慌氣短,需通過補氣養血來調理。中醫治病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方從法出、法隨證立、以證統方”,即不可套用固定的配方,而是通過辨證論治,在經典配方的基礎上作調整,如氣滯血瘀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心脾兩虛可用歸脾湯加減等。
當下,多數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時間緊迫,郭素芬師從傷寒學派,擅長六經辨證,針藥結合可以很好地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以服用中藥為基礎,配合針灸更有針對性地緩解癥狀。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年齡超過50歲,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不良的人群,超重及肥胖人群,患有“三高”的人群,脂肪肝、尿酸高等指標異常的人群,正處于更年期的女性等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易患人群,應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雖然心腦血管疾病不具有遺傳性,但父母祖輩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子女患病的幾率會增高,不可小覷。
中醫養生養的是精氣神,通過養生提高生活質量,保持身心健康。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易患人群,更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飲食上忌食肥甘厚味和生冷寒涼,在作息上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鍛煉,并保持良好的情緒,遠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