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記者 羅子瑛:“朱雀三號”和“朱雀二號”相比,最大的技術突破就是“可回收、可復用”,而“可回收、可復用”也是突破“低成本、高頻次、大運力”商業航天模式的核心技術載體。

火箭一級段回收

將節省70%發射成本

“朱雀三號”體型要比“朱雀二號”大很多,直徑4.5米,一次最多能夠搭載18顆衛星。“朱雀三號”整體采用不銹鋼箭體結構,尾部配備有標志性的著陸腿和柵格舵,具備垂直回收與重復使用能力。

能回收的部分也就是火箭的一級段,造價占到了整個火箭的70%。也就是說,“朱雀三號”投入使用之后,能夠節省非常大的發射成本。一級段完成任務后整個回收將非常絲滑,落點控制可以在米級,這個難度相當于從100層樓上要將一支筆扔進地上的一個普通筆筒里,要做到這么精細調整和精準對位的技術支撐是什么呢?秘密就在于一級段尾部的九機并聯動力系統。

精準回收的信心來源

九機并聯動力系統

“朱雀三號”一級段尾部的九機并聯動力系統,剛剛在6月20日完成了地面熱點火試驗,總推力突破7500千牛,刷新了我國商業液體火箭試驗的新紀錄。

火箭尾部的這組動力核心,由9臺藍箭自主研發的天鵲-12系列液氧甲烷發動機組成。和“朱雀二號”相比,發動機從4臺變成了9臺,這9臺發動機每一臺都可以精準地調節推力大小,其中中間的這臺和十字交叉的4臺是可以調整方向的。

執行任務時,火箭不僅要推得動、控得穩,更要在飛行中實現精確地協同點火與相互配合。此次試驗中,九臺發動機按預設時序依次點火、穩態運行、順利關機,雖然試驗只有45秒,但是這不是局部驗證,而是一場首飛狀態下的“全系統實戰演練”。“朱雀三號”它不是一個概念模型,而是一套真實可驗證、可交付、可首飛的系統工程,也標志著我國民營航天力量正逐步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岳群 劉穎 吳昊 朱世松 羅子瑛

流程編輯:U07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