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今天
1945年6月26日
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
在美國舊金山退伍軍人紀念堂
舉行《聯合國憲章》簽署儀式
這一天也被命名為
“聯合國憲章日”
當年
中國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
這也是中國共產黨
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首次亮相
1945年4月25日,美國舊金山歌劇院熱鬧非凡。包括中國在內的50個國家的代表、顧問專家以及工作人員、記者,共5000多人會聚于此。
在期待的掌聲中,聯合國制憲大會拉開帷幕。當時,聯合國的成立只差擬定聯合國基本法規《聯合國憲章》。
制憲會議上,中國代表堅持為小國、弱國、殖民地國家發聲。
由于美國當時看中了太平洋上一些具有戰略地位的島嶼,同時英國在世界也保有相當規模的殖民地,在討論戰后托管制度時,英、美提出了有利于自己的方案。
金光耀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所謂托管地就是原先被殖民國家作為殖民地管制的,或是原先國聯時的一些所謂委任統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那些殖民帝國瓦解了,原來的土地應該怎么處置?聯合國就說有一個托管制。
托管制度如何訂立,托管的目的是什么,關系到這些國家地區的前途命運。在看到美國的提案后,顧維鈞、董必武等中國代表敏銳地意識到:這個方案實際上是想以托管的名義讓英、美等國可以長久控制這些地區。這顯然只有利于西方大國的利益。
金光耀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英、美的草案中寫道,托管地最后的前途是逐漸走向自治。中國認為自治不夠,要自治和獨立,也就是最后要變成一個獨立國家,一定要寫清獨立。但是英、美都不太情愿,所以討論的時候中國和英、美之間發生了激烈爭議。
顧維鈞對這一立場毫不讓步,他四次起立發言,與英、美代表針鋒相對。由于雙方無法達成妥協,美方代表就在休會后私下拜訪顧維鈞,表示如果中國支持美方立場,還可以在托管理事會中給中國永久席位。
面對美方開出的條件,顧維鈞不為所動。
最終,中國代表團提出的“獨立”字樣被寫入《聯合國憲章》有關國際托管制度的章節中。中國的仗義執言贏得了與會弱小國家的一致贊許。
1945年6月25日,凝結各國政治家智慧的聯合國基本法規《聯合國憲章》獲得大會一致通過。
6月26日,莊嚴隆重的《聯合國憲章》簽字儀式開始了。根據資格審查委員會報告,全體共50個國家的153名代表均被允許簽字,中國是首簽國。
中國代理首席代表顧維鈞在憲章上第一個簽字后,做了一分鐘的演講,其他7名代表接連簽字。在中國代表長達15分鐘的簽字過程中,場上所爆發出的掌聲是所有國家代表簽字過程中最長久、最熱烈的。
在153名代表簽了字的《聯合國憲章》上,還為當天缺席的同盟國之一波蘭留出了簽字位置。直到6月28日波蘭新政府組成,于10月15日在憲章上簽字后,聯合國創始國由50個增加到51個。
1945年10月24日,中、蘇、英、法、美等絕大多數簽字國提交了對《聯合國憲章》的批準書,《聯合國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正式宣告成立。
聯合國的建立
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
也是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
共同對敵的勝利結晶
聯合國必將為維護世界和平正義
促進人類進步發展
做出它應有的貢獻!
來源:CCTV國家記憶
流程編輯:u028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