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東城中醫醫院特聘專家,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的臨床工作。擅長治療:乳腺癌、婦科腫瘤、肺癌、胃腸癌等疾病,以及術后、放療、化療后調理。

“曾有一位患者確診了高危型乳腺癌,沒有內分泌治療機會并出現了淋巴結轉移,通過手術放化療結合中醫藥治療,目前患者狀態依舊良好。”徐詠梅講述道。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深,癌癥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導致癌癥呈現年輕化趨勢。同時,醫學進步帶來新理念,近年來,腫瘤慢病化管理這一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可實現與腫瘤長期共存。其中,中醫藥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針對不同階段的抗腫瘤為患者提供幫助。

中醫講究“扶正祛邪”。徐詠梅介紹,在抗腫瘤方面,中醫藥可通過具有清熱、解毒、散結功用的方劑,實現“低劑量、長時間”幫助人體扶助正氣,調節免疫功能,調動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在中西醫結合方面,中醫藥則能夠為患者保駕護航,讓治療更加順利,并幫助患者緩解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中醫藥在術后調理、減輕放化療副作用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患者在經歷腫瘤切除手術后,機體會出現損傷,根據損傷的具體情況,中醫藥可以做有針對性的調理,從而改善癥狀、增強功能。對于放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手段產生的副作用,中醫藥可通過調理達到減輕副作用的目的,如針對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常會出現潮熱、多汗、失眠等副作用,中醫藥能夠幫助患者盡可能減輕這些癥狀。

癌癥患者可以通過使用止痛藥來減輕疼痛。三階梯止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癌癥疼痛提出的分級治療方案,旨在通過階梯式用藥實現安全有效的疼痛管理。但隨著藥物強度的增加,可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而中醫藥可以通過溫和不傷機體的方式幫助患者改善狀況,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徐詠梅表示,定期復查、健康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良好心態是腫瘤康復的“五駕馬車”。無論對于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已完成治療的患者,還是處于癌前病變觀察期的患者,做到以上五點都非常重要。中醫藥擅于根據患者情況的變化靈活調整處方,患者可每1-2個月進行復診,調整處方的同時做好腫瘤的慢病化管理。

校檢:孫朝陽 張萌

審核:陶冶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