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青年精英訓練營赴重慶實踐團以“賡續紅巖精神血脈,勇擔交通強國使命”為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以紅色教育基地參訪、校際交流學習、歷史文化考察、開展專題研討等形式,在革命圣地汲取精神力量,在歷史現場感悟初心使命。
紅巖圣地重溫誓詞 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在7月1日黨的生日當天,實踐團前往紅巖革命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中共中央南方局舊址前,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鏗鏘誓言回蕩在紅巖村這片熱土。實踐團創新采用“沉浸式微黨課”形式,通過現場講解和情景再現,生動詮釋紅巖精神的時代內涵。
活動中,實踐團與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譚振輝教授視頻連線。老校長深情回憶2000年參觀紅巖革命紀念館的感悟,并講述劉圣化書記與母親饒國模“革命母子”的感人事跡。當聽到饒國模同志變賣家產、將“大有農場”無償提供給南方局辦公的壯舉時,同學們無不動容。“作為新時代交通人,我們定當傳承紅巖先烈堅定信念、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交通強國建設中勇擔使命。”實踐團成員陳佳俊的發言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校際交流共話擔當 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實踐團造訪重慶大學,在校史館系統了解這所百年學府的崢嶸歲月。從建校初期的“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的辦學宗旨,到抗戰時期弦歌不輟的堅守,再到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的創新突破,同學們深刻體會到高等教育與國家民族命運的緊密聯系。“重慶大學在戰火中堅持辦學的事跡,讓我們看到教育者在民族危亡時刻的擔當,這正是紅巖精神在教育中的生動體現。”成員李元宏宇感慨道。
在與重慶大學“啟邦”宣講團的交流中,兩校學子圍繞紅巖精神傳承、社會實踐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重慶大學同學演繹的《紅巖家書》《遵義會議》宣講課程引發大家強烈共鳴,實踐團成員任雅琪分享了活動策劃經驗,雙方就紅色文化創新傳播、社會實踐組織等方面深入交流,為未來合作奠定基礎。
緬懷先烈砥礪初心 文化浸潤鑄就信仰
在歌樂山烈士陵園,實踐團成員肅立默哀,向革命先烈敬獻哀思。走進白公館、渣滓洞,陰森的囚室與冰冷的刑具無聲訴說著那段黑暗歲月。“墻上的《黑牢詩篇》讓我幾度哽咽,”實踐團隊長張坤表示,“先烈們在最黑暗時刻依然保持最光明的信念,這種精神力量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在中國三峽博物館,同學們系統了解重慶這座英雄城市的歷史文脈。從遠古巴渝文明到抗戰陪都歲月,從三峽工程壯舉到新時代山城巨變,豐富展陳讓同學們大開眼界。在“抗戰歲月”展廳,重慶人民“愈炸愈強”的頑強精神令同學們肅然起敬。指導老師田嘉欣指出:“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與紅巖精神一脈相承,是激勵我們前行的不竭動力。”
賡續血脈勇擔使命 交通報國再啟新程
此次實踐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紅巖精神不僅是歷史的豐碑,更是時代的號角。大家紛紛表示,要將“愛國、奮斗、團結、奉獻”的紅巖精神轉化為奮進動力。“作為新時代交通人,我們既要傳承紅色基因,更要勇擔時代使命,在智能交通、綠色出行等領域銳意創新,為建設交通強國貢獻青春力量。”這成為實踐團的共同誓言。
據悉,實踐團返校后還將通過宣講、微視頻等形式在全校分享實踐成果,讓紅巖精神在更多青年心中生根發芽。北京交通大學也將以此為契機,深化實踐育人體系,引導青年在在民族復興征程中書寫無愧時代的青春華章。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