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聽筒就能聆聽時代回響、手指輕點就能鉆進故紙堆、屏前凝望就能走入歷史……《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今起對公眾開放。展覽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用5000余件展品講述山河壯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展出的3237件文物中,一級文物達115件。

永不消逝的聲音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里,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一張《恭喜恭喜》歌單陳列在展柜中,傳遞著溢于言表的喜悅。這首傳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其實是作曲家陳歌辛于1945年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創作的。
一首首歌曲在展廳喚醒紅色記憶。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鏗鏘有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起。展柜里陳列著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曲唱片,也是《義勇軍進行曲》的首版唱片;1939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印度灌錄的版本等。
還有一個版本是1941年美國出版的中國抗戰歌曲專輯。1940年,中國音樂家劉良模在美國結識了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演唱中國的抗戰歌曲給他聽。保羅最喜歡《義勇軍進行曲》,不僅學會了用英文唱,還可以用標準的漢語唱。于是,兩人合作出版了這張專輯,并將唱片版稅及發行收益全部捐贈給了保衛中國同盟。
不僅有《保衛黃河》《在太行山上》《延安頌》等抗戰歌曲,將觀眾帶回崢嶸歲月。拿起一支聽筒,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日宣戰的錄音在耳畔響起。兩棵“棕櫚樹”間拉起簡易幕布,播放著中國軍隊遠征作戰的歷史畫面。抗戰時期民眾修建四川新津機場時使用的“石碾子”也成了放映屏,投影著人們碾壓機場跑道的影片……
歷史的回聲在展廳響起,每一段都不能忘記。
四萬萬人的記憶
隨著展陳面積的擴大,稱得上文物數量最多的抗戰主題展覽,匯集起四萬萬中國人的抗戰記憶。抗戰館副館長李志東說,這其中包括該館最近10年通過社會捐贈、國際交流等形式,征集到的一批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
第一位報道盧溝橋事變的中國記者方大曾,在上海《世界知識》雜志發表的《盧溝橋抗戰記》;中國空軍第8大隊隊員祁心誠搏擊藍天,英勇對敵作戰93次的飛行記錄簿;美國援華空軍C-87型運輸機上殘骸;中國共產黨黨員、臺灣同胞翁澤生在臺北日本當局監獄中寫給妹妹馮志堅(原名翁阿冬)的信……它們都是中國人民14年艱苦抗戰的最佳見證者。
和平與正義的旗幟下,志同道合者,從不以山海為遠。展廳里,既有80多年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白求恩,發起建立安全區、為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暫時棲身避難場所的德國人約翰·拉貝,翱翔在中國天空中的蘇聯志愿軍、美國飛虎隊留下的文物;也有在祖國最艱難的時候,毅然跨出國門,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作戰的中國遠征軍記憶;更有80多年后,一批從海外征集而來的文物資料。其中包括日本友人小澤龍一通過中國駐日本外交官捐贈反映九一八事變的寫真集;國際友人捐贈的有關東京審判的旁聽券、記者通行證等。
抗戰館還組織西北、東北、東南、西南4個調研團隊,奔赴祖國各地征集文物線索。全國13個省區市50余家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為共同的抗戰記憶開借展和復制文物的“綠燈”。包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藏一級文物楊靖宇的印章在內,50余件借展文物擺入展柜。數以百計的文物、檔案史料新復制件展出。
揭秘歷史的細節
紙質、金屬、木質、紡織、皮革、瓷器、玻璃……萬物有靈,全面展示著抗戰時期各黨派、階級、軍隊、團體、民族和地區人民的戰斗與生活,鮮活生動地展現抗戰歷史。
60余處重點場景復原,重現經典時刻。
大型雕塑、油畫坐鎮,日本外務省整理的中國赴日勞工檔案,一、二、三級獨立自由勛章等矩陣式展出,視覺沖擊力拉滿。
百團大戰等一批大場面重現。其中,有一張不起眼書桌卻格外引人關注。它被擺放在“窯洞”里,復原了1938年春天,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撰寫《論持久戰》時的場景。這本著作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勝利的戰略。毛澤東在總結抗日戰爭初期經驗的基礎上,以卓越的洞察力科學地預見了中日戰爭的結局——“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
一旁的展柜里,多版本的《論持久戰》展出。其中,《論持久戰》日文版為首展。
每一處“大場面”的細節都很飽滿。“白求恩”忙碌的手術室昏暗逼仄,打開的藥盒陳列在桌上,一件白大褂掛在進門處。一旁,白求恩的病床日志、遺著《游擊戰中師野戰醫院的組織和技術》《戰傷治療技術》等展出。虛實配合,展現出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精神。
一處美國志愿航空隊“飛虎隊”的運輸機“機艙”出現在展廳,觀眾通過老照片和運輸機上的氧氣瓶等,重回歷史現場——1942年3月,日軍切斷運輸援華物資的主要通道滇緬公路。為打破日軍封鎖,中美兩國共同開辟空中運輸航線,飛越地形復雜、氣象多變的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一座座高山峻嶺如駝峰,故稱作駝峰航線。在這條航線上,中美空運隊付出巨大犧牲和代價,1500多名飛行員犧牲或失蹤。
一處處場景,以物證史,激發觀眾情感共鳴。
【開放信息】
抗戰館實行免費免預約參觀。觀眾可持本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安檢入館。本次展覽將作為抗戰館基本陳列長期展出。
7月8日起恢復開放。其中,7月8日至9日、11日、15日至18日的每日上午組織專場參觀,不對外開放;每日13時至16時30分對外開放。
7月19日至8月31日,該館實行延時開放服務,開放時間為每日9時至18時,17時30分停止入館。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李祺瑤,牛偉坤
流程編輯:u028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