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提前到來的“桑拿天”,讓市民紛紛減少了戶外活動,但漫漫夏夜,市民該如何度過?近日,有一些社區室內公共空間實行了延時開放,為市民提供了夜晚活動的好去處。延時開放的效果如何?夜晚開放又該如何管理?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社區活動室夜晚延時開放聚人氣
晚上7時許,從濕熱難耐的室外,走進位于中國氣象局社區南區東南角的綜合文化活動室,頓感一陣清涼。約150平方米的明亮空間內,人氣頗旺,居民們分區域各占一隅,有老人湊在一起做編織活、有家長帶著孩子來看書畫畫、有牌友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敲三家”……

“最近織的這塊繡球毯好看又簡單,每行增加12針,最后外圍再鉤一圈小花。”74歲的周金鳳,坐在最前頭,手頭一邊忙活著,一邊跟老朋友邊大媽交流著編織技巧,倆人時不時還扯幾句家常。“聽說社區活動室在晚上開放了,我第一天就喊上我們編織隊一起來了!”周金鳳說,之前每周四下午,社區編織隊會到活動室來一起編織。隊里都是老人,每周就盼著能湊一塊兒,織點小東西、聊聊天,排解孤獨寂寞。“但社區里的文體隊伍多,就這一間活動室,各隊都排著日程使用。有時沒地兒去了,大家就只能都到我家去。”

如今在晚上延時開放的活動室,為周金鳳和“老姐妹”們提供了夜晚也能“清涼相聚”的空間。大家白天各自忙完繁忙的家務事,晚上都盼著到活動室來,見見平時不常見的鄰居、一起聊聊天,享受夏夜的清閑時光。
兒童圖書角旁,4歲半的毛蔚然和8歲的朱希玥,在媽媽的陪同下,邊讀繪本,邊用社區提供的畫筆作畫。“原本孩子會趁著晚上稍微涼快些,在戶外跑跑跳跳,現在晚上也熱,正好需要這么個開放空間,讓孩子來這里涼涼快快地看看書,畫會兒畫,小伙伴們還能相互陪伴,一起交流,氛圍特別好。”家長謝女士對新開的延時開放服務也贊不絕口。
1公里外,晚上8點半,在動物園社區的一棟紅磚平房內,也依舊熱鬧不減,6臺大吊扇在頭頂嗡嗡轉動,2臺空調也同時開啟,3張棋牌桌旁擠滿了人,最中間的方桌上戰況正酣。另一側,被織網圍起的乒乓球臺上,4位居民也正激烈“廝殺”,幾個漂亮的遠拉球引來陣陣叫好……

社區書記姚小龍介紹,這間活動室曾是居民鐘愛的社區歌舞廳,后來,跳舞的人少了,但活動室在夜晚開放的傳統,保留至今。今年,在這塊“動態空間”的基礎上,社區又在居委會二層新開辟了一塊“靜態空間”,提供各種圖書報刊借閱、自習室服務,也在夜晚延時開放,供想要在晚上尋得一處安靜學習場所的居民使用。
居民主動參與自治自管成默契
今年,是中國氣象局社區首次嘗試把社區公共空間在夜晚開放。社區副主任杜文碩介紹,每年暑假都是社區活動室最忙的時候。“因為暑假與北京的汛期重合,作為中國氣象局的家屬院社區,院內的員工也會迎來每年最忙的時候,為了能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社區每年暑假都會為他們的子女開設免費的托管班,白天活動室就騰出來給孩子們開展各種活動。”杜文碩說,而為了平衡、兼顧居民夏天就近室內活動的需求,今年,在屬地街道的倡導支持下,社區活動室決定在夜晚延時開放,并將持續全年。
社區活動室夜晚開放,自然受到居民歡迎,但前來的人多又雜,如何管理是社區首先想到的問題。社區本來打算派專門的社工進行夜間管理,但開放試驗了幾天之后發現,居民之間很快就自覺形成了一種“自治自管”模式。“最后走的居民,都會自覺順手關燈、關空調。幾乎每天晚上,還都會有一個來活動室活動的居民志愿者,在這里值守,負責維護現場秩序、提醒不文明行為等。”杜文碩說,物業的師傅也住在小區內,幾位愛讀書的師傅也主動提出,晚上可以來負責活動室的安全維護、檢查,也順便在這里看看書、打發夜晚時間。
此外,為了保障活動室的夜晚安全,活動室內還安裝了全方位無死角的攝像頭,社工們能在手機上隨時查看活動室內的情況。“主要是為了一些物品損壞、丟失或產生糾紛時,可調取錄像追溯,同時也是想能遠程監督一些不文明行為,讓志愿者及時提醒。”杜文碩說。
“目前,活動室的大門,是24小時敞開的。”杜文碩說,也是希望給外賣員、代駕師傅這樣的“夜行俠”留一處空間,讓他們夜晚跑單之余,也能來這里歇歇腳,并為他們準備了飲水、雨衣、廁所、無線網絡、急救包等,能讓延時開放的社區公共空間,惠及他們。
多年實行夜晚開放的動物園社區活動室,也是實踐居民自治、自我監督的公共空間。除了晚走的居民會自覺打掃衛生、把桌椅擺回原位,相互監督室內抽煙等不文明行為外,對于夜晚空間使用的時間協調上,居民之間也形成了默契。姚小龍介紹,每周五晚上6點半到8點,有社區舞蹈隊的志愿者會在活動室免費教孩子們跳舞,大家經過協商后,愛好棋牌的居民,每周就會在這時主動讓出這里的空間,供孩子們安心跳舞,等8點之后再到此活動。

“雖然晚上開放到10點,但我們這間活動室位于社區中心位置,南北兩側都離居民樓很近,為了不在夜晚打擾鄰居,居民們也都相當自覺,熱鬧的棋牌局、激烈的乒乓球,最晚在9點半前就都結束了。”姚小龍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徐英波
流程編輯:u028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