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日,美國政府又投下一枚“關稅炸彈”。這一次,“劍指”14國。

當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高調曬出多封信函,稱從8月1日起,將分別對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

這一封封信,像極了“美國優先”的全球通告。

美聯社直言,“這些信件并非特朗普就關稅問題發表的最終決定,更像是他將自己置于中心的全球經濟大戲中的最新一集。”

01

第一批信,給日本和韓國

在特朗普的帖文中,第一封信函的收件人,是日本首相石破茂,第二位則是韓國總統李在明。

在信中,特朗普說,從8月1日起,將對來自日本和韓國的進口產品“僅征收”25%的關稅。

一個“僅”字,似乎在強調,征收25%的關稅不多,已經是“友情價”了。

信中寫道:“請理解,25%這一數字遠遠低于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貿易逆差所需的水平。”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帖子中分享了致日本領導人規定新關稅稅率的信函截圖。制圖:管娜

美聯社關注到,特朗普在致外國領導人的信中,在稅率之前,都加上了“僅”字,以暗示他的關稅措施“相當慷慨”。

要知道,圍繞關稅等問題,日方已與美國進行多輪談判,為此,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已經到美國出了7趟差。

但結果呢?

25%的關稅,甚至比美國4月為日本設定的24%關稅,上升了一個百分點。

怪不得石破茂表態說,美方的新關稅“令人遺憾”。

不過要說討價還價,日本還是比不過美國。

資料圖:石破茂。

發表關稅信函前不久,特朗普就威脅稱,將對日本進口商品加征30%或35%關稅,而如今25%關稅一出,日本甚至還慶幸,幸虧不是之前提出的30%或35%,一度產生“撿了便宜”的錯覺。

對比4月初美國政府公布的所謂“對等關稅”,韓國繼續維持在25%。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帖子中分享了致韓國領導人規定新關稅稅率的信函截圖。制圖:管娜

不過,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主席溫迪·卡特勒則對美國對韓國采取的關稅措施感到意外。

卡特勒說,新關稅將違反美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她說,“這無疑使人們對與美國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價值產生了質疑。”

02

信函套模板,動真格還是心理戰?

在特朗普分享了給14國領導人的信函后,越來越多的外媒注意到,這些信函的內容,除了個別不同外,其他幾乎完全一致。

外媒指出,致日本和韓國的信件內容幾乎相同,除了國名和兩國首腦姓名不同,開頭均以“很榮幸能夠發送這封信”作為開場。

而致其他國家的信件,除了國名、首腦名和稅率不同,其他部分也完全一致。

由于套用的“同一模板”,甚至還把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性別搞錯了。

在寫給波黑主席團輪值主席熱莉卡·茨維亞諾維奇的信中,特朗普稱呼她為“先生”,后來又做了更正。

不知道如果特朗普被對方錯稱為“女士”,又會作何感想?

在這些內容幾乎雷同的信中,特朗普警告稱,如果這些國家想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將在此次稅率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

信里還補充道,美國“或許”會考慮調整新的關稅水平,“這取決于我們與貴國的關系”。

熟悉特朗普風格的人都知道:今天的狠話,明天可能變成談判籌碼。美方投下的“關稅炸彈”,是真想征稅還是為了談判桌再戰?

在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的描述中,特朗普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都是他國領導人想與其達成協議。美國財長貝森特也表示,“很多人在談判中改變了態度。”

“(新關稅信息)威脅很大,但他(特朗普)好像不想扣動扳機。”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馬庫斯·諾蘭表示,“他(特朗普)不斷延長最后期限,以便給人們時間達成協議。無論這是否又是虛張聲勢,肯定會讓事態變得懸而未決。”

03

濫征關稅,加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

盡管美國政府的真實意圖尚不明朗,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加征關稅,美國經濟將先受其害。

分析認為,若關稅正式實施,美國消費者將首當其沖,面臨物價上漲壓力。

美聯社指出,政府官員表示,特朗普計劃用關稅收入,填補減稅法案帶來的影響。這可能變相加重中低收入家庭的負擔——進口商很可能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市場反應更為直接。美國股市主要股指7日全線下跌,投資者“用腳投票”表達不安。

《華盛頓郵報》指出,商界和學界難以解讀美國政府一系列的新關稅計劃:這究竟是動真格,還是談判施壓?但無論哪種情況,都加劇了經濟的不確定性。

“你根本不知道(特朗普)明天會做什么,這就是市場感到恐慌的原因。”智庫專家表示,“即使所有這些都被扭轉,經濟也會付出代價。”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三里河”工作室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