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京城的各個親水空間成為消暑納涼的好去處。不少地方根據市民的親水需求,專門新建或改造了親水空間。但記者調查發現,部分親水空間配套服務不太到位,市民希望相關管理方不斷完善服務,讓親水體驗更好。

涼水河石榴莊段

水草清理不及時 河畔照明較昏暗

5月底,涼水河石榴莊段完成改造后對外開放。經過“點靚涼水河”行動的系統改造,石榴莊段新建的跨河橋連通兩岸,新增了不少親水空間,滑板公園、無動力樂園、林中劇場、森林市集、寵物樂園、水上中心等場地設施受到市民歡迎。不過,連日來不少游客反映,河道清淤不及時,水草漂浮散發異味;缺少滅蚊設施,人員密集區蚊蟲肆虐;部分燈光設施不亮,橋下空間找不到垃圾桶……這些配套服務措施尚待完善。

記者近日多次來到涼水河石榴莊段探訪。河道沿岸有多處親水空間,人們可以近距離親水,很多家長專門帶著小孩在這里玩耍。然而,孩子們在戲水的同時,不得不時刻提防河面上漂浮的水草。

 

這些水草不僅漂浮在河道中間,岸邊也比比皆是,不少水草中夾雜著垃圾,由于沒有得到及時清理,不時散發出陣陣異味。

涼水河石榴莊段親水空間河面上漂浮著不少水草,還夾雜著垃圾。 

“希望能夠及時清理漂浮的水草,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舒適的親水環境。”一位家長說。

夜幕降臨,涼水河石榴莊段更熱鬧了,河岸兩側全是遛彎、健身的居民。然而,在跨河橋、聽風橋及多個休閑座椅等人群密集的區域,各種蚊蟲成群飛舞。記者探訪時,無論是步行還是騎行,都多次感受到成群蚊蟲撲面而來。此外,在幾座衛生間的小便池及洗手臺周圍,也可見不少蚊蟲。

 

在這些蚊蟲肆虐的人員密集區,記者沒有發現滅蚊設施,熟悉情況的附近居民自備了蚊香。“蚊蟲實在太多了,坐一會兒就被咬了好幾個包。在座椅旁邊點上蚊香,還能多待一會兒。如果能夠安裝一些滅蚊燈就好了。”一位附近居民建議。

燈光問題也常被游客吐槽,大家反映夜晚河道沿岸的步道燈光較暗。記者走訪發現,步道的一側其實都配備了地燈。這些地燈比較小巧,是直徑只有三四厘米的圓錐體,上方有個頂蓋,中間一側是凹槽,燈光通過凹槽投射出來。地燈分布均勻,每隔幾米便有一個,不過有的地燈已經不見蹤影,地面只留下一個孔洞;有的地燈不亮,其他地燈的光線也很微弱。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不少地燈的凹槽被泥土、灰塵覆蓋,燈光無法完全投射出來。記者將多個地燈凹槽中的泥土、灰塵清理干凈,發現地燈明顯亮了許多。

沿岸幾處橋下空間都設置了長長的休閑座椅。然而,這些座椅附近均沒有設置垃圾桶。一些游客三五成群地在此小酌。他們離去后,啤酒瓶、飲料瓶、食品包裝袋等垃圾扔得滿地都是。有的游客即使有把垃圾打包的意識,但因為周圍找不到垃圾桶,也只好把垃圾袋丟在路邊。

 

此外,記者還發現沿岸設置了不少儲物柜,在公廁等幾處人群密集區,有的儲物柜卻顯示黑屏,游客無法存儲物品,存在一定的不便。

 

對于涼水河石榴莊段存在的上述問題,管理方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將在綜合研判后,考慮有針對性地解決。

南旱河濱水綠廊

河面綠地堆積垃圾 如廁得步行一刻鐘

“周末親水好去處”“可以玩上一整天”“孩子們的親水樂園”……最近,剛剛完成改造并對外開放的南旱河濱水綠廊在社交平臺上非常火爆,成為網紅打卡地。不過,有游客反映,垃圾桶數量不足且清運不及時,導致河面漂浮垃圾,綠化帶里堆積垃圾,數天沒有清運;缺少配套公廁,最近的公廁至少要步行一刻鐘,有人隨地便溺,很影響游玩體驗。

南旱河濱水綠廊位于海淀西南部,6月底進行施工改造后,重新對外開放。通過改造,南旱河濱水綠廊新建了濱水步道,連通了10公里濱水慢行系統與景觀通廊,打造出一條集親水、觀景、賞花、休閑于一體的親水空間。此外,深水區域還鋪設了鵝卵石,放緩了水域坡度,方便游客下水。記者近日走訪時發現,該親水空間有一座廊橋連接南旱河兩岸,廊橋下方不遠處就是一片專門的親水區,下面遍布鵝卵石,旁邊還有連接河兩岸的臺階,可以由此下水,在其中行走、游泳,這里尤其受小朋友的歡迎。記者走訪當天正值工作日,可是來此親水的游客絡繹不絕。“周末的時候人更多,很多人專門帶孩子過來玩。”一位附近居民說。

人多了,垃圾也多了。記者注意到,該處親水空間只有兩個垃圾桶,其中一個位于河岸上方的出入口,另一個位于一側河道的平臺上;另一側河道的平臺和廊橋上都沒有設置垃圾桶。由于垃圾桶較少,河道兩側的綠地、石階等處被丟棄了飲料瓶、食品包裝袋等各種垃圾。親水區河面的盡頭是一道警戒線,有大量飲料瓶等垃圾漂浮在河面上。

 

廊橋上設置了幾組座椅,由于旁邊沒有垃圾桶,地面上也被隨意丟棄了不少垃圾。有垃圾桶的地方情況也不樂觀。記者發現其中一個垃圾桶里的垃圾已經滿溢,周圍散落著不少垃圾,旁邊還有一個大尼龍袋堆在地上,用來收集垃圾。

 

記者在不遠處的一片綠地里,還發現足足有6個大尼龍袋丟棄于此,里面全都裝滿了垃圾。

南旱河濱水綠廊的綠地里堆放了好幾大袋垃圾,且多日沒清走。 

附近居民說,這些尼龍袋里的垃圾都是從垃圾桶收集的,清運不及時,已經堆放了數天,最近天氣較熱,滋生蚊蟲還有異味,影響周圍環境。

還有不少游客反映,該處親水空間缺少配套公廁,影響游玩體驗。記者在該親水空間出入口處的平面示意圖上,發現了一張用膠帶粘貼的A4紙,上面標注了前往就近一處公廁的指引路線。

 

記者用手機地圖導航,若要步行前往,至少需要一刻鐘。有游客說,此前大家多次反映缺少配套公廁的問題,管理方后來便張貼了這張A4紙,可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帶孩子來玩過幾次,帶著孩子不敢走遠,只好憋著回家后才上廁所。”一位女士說,她多次看到有人在周圍的綠化帶里方便,但自己實在不好意思。記者在綠化帶里發現多處便溺的痕跡,還有隨意丟棄的手紙。還有一位女士分享了自己的尷尬經歷:她在陪孩子游玩的過程中,突然感到腹痛,卻在附近怎么也找不到公廁,有人建議她在空地方便,并幫她看著來人。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該女士完成了一次尷尬的如廁經歷。“周圍有足夠的空間,希望管理方能夠配備幾個移動公廁,方便大家。”該女士說。

對于缺少垃圾桶及配套公廁等問題,管理方工作人員表示,將會反映給上級,以便做出進一步處理。

記者手記

因需而動,完善親水配套服務

每逢夏季,市民的親水需求就會相應增加。不少地方將河道沿岸改造成了親水空間,并且因地制宜增設了各種全齡友好設施。相關部門滿足市民需求的舉措值得點贊。

新增的親水空間,也不可避免會有考慮得不太周到的地方。根據市民的體驗及反饋,有些親水空間出現的清淤力度不夠、滅蚊設施不足、找不到垃圾桶、公廁距離太遠等配套服務的問題,讓市民的游玩體驗打了折扣。城市的核心是人,公共設施的設計建設,最根本的原則就是以人為本,滿足大家的使用需求。無論是親水空間,還是其他城市公共設施,在建成開放后,管理者可以多聽聽游客和用戶的聲音,及時發現哪些地方還可以進一步優化完善。

親水空間的配套服務需要因需而動。我們欣喜地看到,相關管理方也注意到了市民的種種關切,表態將針對性研判改進。親水空間優質的配套服務是引人入勝的要素,細微處體現的人文關懷則是留住人們腳步的關鍵。期待更多的親水空間在管理服務的人性化、精細化、品質化上多下點功夫,真正成為市民叫好愛去的休閑勝地。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2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