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胃腸外科 ,作者楊勇

當腸道深處傳來不祥的警報——結直腸癌確診,無數患者和家屬的腦中瞬間被一個問題占據:手術,是不是越早越好?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關乎生存數字,更牽動著一個家庭的情感脈搏。

冰冷的數字,滾燙的警示

早期干預的生存鴻溝

醫學界用“五年生存率”這把尺子衡量抗癌戰役的階段性成果。結直腸癌的數據對比,揭示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生存階梯:

I期(早期)

腫瘤局限在腸壁最內層或肌肉層,此時果斷手術,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高達90%以上,甚至接近治愈。

II期

腫瘤穿透腸壁肌層,但未累及淋巴結,及時手術后,五年生存率仍能達到70%-85%。

III期

癌細胞已擴散到區域淋巴結,盡管手術仍是核心,但生存率顯著下降至約40%-70%,術后通常還需輔助化療以剿滅殘余隱患。

IV期(晚期)

癌細胞已遠征至肝、肺等遠方器官,此時手術效果大打折扣,五年生存率驟降至約10%-15%,治療重心轉向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

這些數字背后是殘酷的現實:從I期到IV期,五年生存率從90%以上斷崖式跌至10%左右。 時間在結直腸癌的發展中,真正扮演著“生命竊賊”的角色。

早期手術

為何能創造“接近治愈”的奇跡?

早期手術效果卓絕,其核心優勢在于:

  • 癌細胞“羽翼未豐”

此時腫瘤體積小,通常僅局限于腸道局部(原位癌或早期浸潤癌),尚未建立復雜的血管網絡獲取養分,也未掌握向淋巴管和血管侵襲的“逃亡技能”。

  • “斬草除根”可能性高

外科醫生能更完整地切除腫瘤及其周邊少量健康組織(保證切緣陰性),清除潛在微轉移灶的機會更大,極大降低復發風險。

  • 手術創傷小,恢復快

早期腫瘤常可通過微創腹腔鏡或機器人手術解決,患者身體損傷小,術后恢復迅速,生活質量影響相對輕微。

  • 避免后續高強度治療

早期根治術后通常無需化療或放療,免除了患者額外的身體負擔和心理壓力。

不是所有“早”都一刀切

臨床決策的精準藝術

“越早越好”是基本原則,但臨床決策遠比想象中復雜精密:

“早”的精確界定

醫生依賴腸鏡活檢病理、CT/MRI影像、血液標志物(如CEA)等綜合判斷腫瘤分期(TNM系統)。只有準確分期,才能制定最優方案。例如:

  • 極早期息肉癌變:若腸鏡下切除完整且病理證實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或“粘膜內癌”,可能無需追加開腹手術。

     

  • 局部進展期(如部分III期):直接手術可能難以徹底清除癌細胞。醫生會采用新輔助治療(術前放化療),先“縮瘤”降期,再行手術,能顯著提高根治切除率和生存率。此時“稍晚”手術反而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早”期效果。

 

個體化考量

患者年齡、心肺功能、合并疾病(如嚴重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狀態,直接影響手術安全性和耐受性。醫生需權衡手術獲益與風險,為體弱患者尋找最佳平衡點。

超越手術

預防與篩查才是終極“早”

比早期手術更重要的,是將癌癥扼殺在萌芽之前或萌芽之初:

黃金防線:篩查

50歲起(或有家族史者更早)定期篩查是關鍵。

  • 腸鏡

金標準!能直觀發現息肉、早癌,并同步切除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研究顯示及時切除息肉可降低結直腸癌死亡率高達50%以上。

  • 糞便檢測(FIT/DNA)

簡便無創,初篩利器,陽性者需及時腸鏡確認。

生活方式筑起屏障

  • 膳食護盾

高纖維(全谷物、蔬果)、低紅肉/加工肉制品飲食。

  • 活力屏障

規律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 遠離風險

戒煙限酒。

確診后

與時間賽跑的科學策略

  • 尋求專業力量

第一時間前往正規醫院,咨詢胃腸外科或腫瘤科專家,獲取個體化方案。

  • 理解分期與方案

清晰了解自身腫瘤分期、可選治療手段(手術、化療、放療、靶向、免疫)及其依據、預期效果和潛在風險。

  • 信任與溝通

與醫療團隊建立充分信任,坦誠溝通疑慮和期望,共同決策。

  • 身心雙重準備

積極調整心態,加強營養支持,為即將到來的治療儲備身心能量。

結直腸癌的戰役中,“越早越好”的手術原則閃耀著智慧與希望的光芒。早期手術帶來的高生存率奇跡,是醫學賦予生命最珍貴的禮物。然而,比手術刀更銳利的武器,是防患未然的篩查意識和健康生活。當腸道發出警示信號,請務必抓住時間給予的寶貴機會——早篩、早診、早治,讓生命之光穿透癌癥的陰霾。

一位父親在確診早期腸癌后及時手術,五年后依然健朗地牽著女兒步入婚禮殿堂。他在復查時對醫生說:“那一刀切掉的不是腸子,是懸在我們家頭頂的利劍。”

數據顯示,超過50%的結直腸癌死亡本可通過及時篩查預防(《臨床腫瘤學雜志》)。每一次腸鏡檢查,都可能是一次生命的鄭重托付。

行動清單

守護腸道健康的每一步

【40歲+】

了解家族史,與醫生討論篩查計劃。

【50歲起】

定期進行腸鏡或便潛血篩查(高危人群提前)。

【任何年齡】

關注排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消瘦等信號,立即就醫。

【日常】

堅持果蔬粗糧為主、減少紅肉攝入、保持運動、拒絕煙草。

【確診后】

尋求專業團隊,明晰分期,積極把握治療黃金期。

腸道無聲,卻承載著生命的重量;時間不語,卻丈量著希望的邊界。在對抗結直腸癌的征途上,早一步行動,便是為生命多筑起一道堅實的長城。

文稿:楊勇 住院醫師

審校:李明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胃腸外科(中心)

部分圖片來源于

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北京號

作者: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流程編輯:U07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