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兒童生長發育專業委員會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承辦的“兒童骨齡評價新體系發布暨骨齡評價研討會”在北京順利舉辦。會上,基于我國當代正常兒童骨齡大樣本數據集建立的骨齡評價體系——《中國兒童骨齡評價新體系(中國 25)》(以下簡稱“中國25”)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兒童骨齡評價進入精準化、規范化的新階段。

骨齡是評估兒童生長發育的核心指標,對身高預測、內分泌疾病診斷等具有重要意義。國外的TW3、G-P等標準因種族、地域發育差異,也不適用于中國兒童。《中國人骨發育標準CHN法》和《中國青少年兒童手腕骨成熟度及評價方法》(中華05計分標準)兩個行業標準,有效促進我國兒童骨齡評價工作。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兒童青少年發育情況有了很大變化,我國現行使用的骨齡評價已經不能滿足當前骨齡評價需求,亟須建立符合我國當代兒童發育規律的新的骨齡評價體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牽頭,聯合國家衛健委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北京兒童醫院等多家機構,歷時多年完成“中國 25”研發。該體系采用移動DR采集了來自國內28個調查點的20166名3歲-18歲正常兒童手腕骨齡X光片數據集,采樣覆蓋城鄉、東中西部及南北方,樣本具有全國代表性。經過專家培訓的團隊對X光平片采用TW3骨發育成熟度法進行雙盲標注,根據中國當代兒童的發育特征制定了符合我國當代兒童的骨齡權重和骨齡預測大數據模型,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骨齡評價軟硬件體系解決方案。初步結果顯示現行的骨齡標準與當代兒童發育特征的誤差達1歲以上,更突顯制定“中國 25”的必要性。

7月18日的發布儀式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放射科程曉光教授首先介紹了兒童骨齡評價新體系“中國 25”的詳細研制過程,翔實的數據和嚴格的科研方案是該體系的先進性和權威性的保證。

隨后,舉行了發布啟動儀式。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秘書長王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放射科主任袁慧書、北京大學兒童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宋逸、北京健康管理協會會長高小俊、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兒童生長發育專委會主任委員原春青、北京健康管理協會會員部楊子旭、北京積水潭醫院程曉光等嘉賓共同啟動發布,現場掌聲雷動。

北京健康管理協會會長高小俊表示,“中國 25”為兒童健康管理提供了“中國標尺”,助力健康中國戰略落地。

北京大學兒童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宋逸說,大樣本數據是新標準的核心優勢,為兒童生長發育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放射科主任袁慧書表示,新體系將推動骨齡評價從“經驗化”邁向“標準化”,惠及更多兒童健康。

目前,“中國 25”已發布團體標準,并獲得公安行業標準立項,配套的《骨齡影像學評價與人工智能》等專著同步出版。研發的智能自動分析骨齡評價系統,可以自動快速評價基于“中國25”的骨齡結果,并能結合身高、體重等指標生成綜合報告,為兒科、內分泌科、司法鑒定等提供重要參考。

正如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秘書長王珊所言,“中國 25” 不僅是一項技術突破,更體現了我國對兒童健康的高度重視。未來,這一體系將在兒童生長發育監測、疾病診療中發揮關鍵作用。

校檢:韓京華 陳沙

審核:陶冶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