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8歲女子口臭5年查出胃癌前病變”

話題引發(fā)熱議

一名女子體檢時

查出幽門螺桿菌持續(xù)感染

胃鏡結果顯示為萎縮性胃炎伴腸化

已處于胃癌前病變狀態(tài)

而她的父親也曾因口臭

查出胃癌

目前正處于術后恢復的階段

引發(fā)胃部疾病的幽門螺桿菌

究竟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被感染?

一文了解

01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人類消化道中的微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它主要寄生在人類胃部,被認為是引起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原因之一,與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疾病有密切關系,70%的胃癌都和幽門螺桿菌有關,因此,它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1類生物致癌因子。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患者可能出現(xiàn)胃灼熱、口臭、打嗝、胃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但僅有小部分人會出現(xiàn)癥狀。

02哪些人需要查查幽門螺桿菌?

1.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人

無論是否處于活動期,以及是否有并發(fā)癥史,都應考慮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

2.慢性胃炎患者

特別是那些處于活動期伴胃黏膜萎縮和糜爛的患者,以及有消化不良癥狀的慢性胃炎患者。

3.有胃癌或淋巴瘤等既往病史的人

由于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等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因此這些患者應定期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

4.長期服用特定藥物的人

如長期口服奧美拉唑或阿司匹林的患者,這些藥物可能影響胃黏膜,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

5.合并其他血液等慢性病史的人

如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這些疾病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6.衛(wèi)生習慣不良的人

飯前便后不洗手,經常用手直接抓取食物,或沒有做好口腔衛(wèi)生,刷牙不積極,沒有定期消毒餐具等,也都有可能會傳播和感染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通常采用四聯(lián)法進行治療,即一種質子泵抑制劑(抑酸藥)、一種鉍劑和兩種抗生素。

常用抑酸藥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

常用抗生素有青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常用鉍劑有枸櫞酸鉍鉀、果膠鉍

目前大劑量二聯(lián)方案指雙倍劑量質子泵抑制劑(抑酸藥)聯(lián)合每日≥3g(分3次或以上給予)阿莫西林的方案,也被推薦。但注意這種二聯(lián)方案抗生素只推薦阿莫西林,所以在應用阿莫西林前,要明確有無過敏史,排除藥物禁忌后才可使用,并在首次用藥的30分鐘內監(jiān)測不良反應。

03養(yǎng)成良好習慣,避免感染

1.實行分餐制

實施分餐制,并使用公筷、公勺是預防幽門螺桿菌傳播的有效手段,可以減少細菌通過唾液傳播的機會,確保個人飲食衛(wèi)生。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飯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徹底洗手,這樣可以去除手上的細菌,減少感染的風險。

3.不要嘴對嘴給孩子喂食

通過把食物嚼碎、將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試溫度等行為,家長會將口腔中的致病菌傳播給孩子。

4.定期對餐具進行高溫消毒

餐具的清潔和消毒也是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定期對餐具進行高溫消毒,可以有效殺滅細菌,確保餐具的衛(wèi)生。

5.避免喝生水和吃生的食物

幽門螺桿菌可能在這些未經處理的食物和水中存活,通過飲食進入人體。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編輯小鹿)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北京號

作者:長城網

流程編輯:U02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fā)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lián)系。版權侵權聯(lián)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