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線上買來的襪子、杯子、玩具拍照,通過AI工具制作裂痕、污漬等瑕疵效果,再將假圖提交售后。據法治日報報道,部分網絡買家通過AI假圖申請“僅退款”,引發商家不滿。除破損處外,這類偽造圖片與商家發貨原圖高度一致,具有很大迷惑性。更令商家疑惑的是,即使通過消費者忘記遮蓋的水印等細節識破了AI假圖,有的平臺仍會自動通過退款申請的審核。

AI生成的商品破損圖。據法治日報

消費者用AI 假圖退款,商家是直接受害者。一旦“僅退款”申請通過,商家就要平白無故承受貨值與運費的雙重損失,尤其中小商家本就利潤微薄,一單惡意退款可能抵消數筆正常訂單利潤,長期下來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還會陷入“不接單掙不到錢、接單可能被騙錢”的經營困境。用AI圖騙退款的行為,無形中推高了經營成本,不僅讓商家防不勝防,也侵蝕整個線上消費生態。

對于買家自身來說,偽造的商品破損圖,雖然換來了一筆退款,但在獲取不義之財的同時,也透支了信用額度,損毀了個人聲譽。從簡單 P圖到AI生成,近年來在退款上動歪腦筋的消費者就沒消停過。造假手段的“技術升級”,映照出少數人的道德滑坡。還必須指出的是,虛構事實獲取不正當利益,違背了民法典中誠實信用原則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精神,屬于典型的民事欺詐,商家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對退款行為予以撤銷。

然而,在現實中,商家追討損失往往要經歷舉證、申訴、調解等多個環節,流程煩瑣且耗時費力。很多中小商家因精力有限,不得不放棄維權。這就需要平臺“支棱”起來,為合規經營的商家撐腰。“重圖片輕核實” 的機械審核理念,變相縱容了AI圖片退款等欺詐行為的蔓延。為保障商家的權益,平臺應建立AI造假識別技術,完善審核機制,同時暢通維權渠道,降低商家舉證成本,從源頭遏制此類違法行徑。

電商誠信底線,需要商家和消費者共同遵守。商品本沒有損毀,卻用AI造假圖片退款,占了點小便宜,也留下了無法刪除的失信記錄。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辛音

流程編輯:U02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