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來,家長在圖書館“放娃”現象引發關注。據法治日報報道,湖南一圖書館每天將近100名無看護兒童在館,家長點完外賣讓孩子待一整天;北京一圖書館,打鬧的孩子讓讀者頭疼;江蘇、河北、內蒙古等地圖書館發布提醒,指出館內出現書本亂堆、零食垃圾遍地、兒童奔跑喧嘩、門口外賣堆積等問題……本該“靜”字打頭的圖書館,幾成熙熙攘攘的托兒所。
家長愛在圖書館“放娃”,原因并不復雜。暑假期間,部分家長,特別是雙職工家長沒時間整日陪在孩子身邊,又擔心孩子獨自在家存在安全問題。把孩子放圖書館,孩子能與書為伴,空調、衛生間、飲用水等設施也都方便,家長只需點個外賣或帶點吃的就能讓孩子待一天。既能幫孩子解悶,又能讓孩子學知識,還安全省心,對家長而言,圖書館“放娃”可謂一舉多得。
作為公共文化設施,圖書館的確應該對孩子敞開大門,但問題在于,在圖書館撒歡的孩子與圖書館的屬性存在沖突。圖書館面向的是全體社會公眾,核心功能是提供公共閱讀和文化服務。讀者不管是借閱圖書,還是學習閱讀,都需要自覺保持安靜,共同維護圖書館秩序。可孩子正是愛玩愛鬧的年紀,不可能自覺遵守圖書館的規則,難免會因鬧騰影響其他讀者,甚至出現打鬧致其他孩子受傷的情況。若孩子破壞公物、亂丟垃圾等,也給圖書館方添麻煩。
家長放娃圖清凈,圖書館被娃鬧得不清凈,之所以出現這一失衡狀態,跟部分家長缺乏責任心和公共意識有關,只想著給自己減負,卻把負擔甩給了公共空間。更重要的是,家長暑期看護難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當前,社會育兒支持體系尚未充分建立、公共托管空間不足,市場上的托管班又價格昂貴、對部分家長來說是不小的經濟負擔,家長才另辟蹊徑,送孩入館。
把孩子在圖書館“一放了之”,絕非長久之計,但透過“放娃”行為,也應該思考如何解決暑期托管難題。據報道,今年暑期,北京多個團委、工會、社區、街道開辦公益性質暑托班,不但免收服務費用,還開了反詐課、非遺課、沉浸式京劇體驗課等,備受家長青睞。此外,蘇州、重慶等地都有企業開展暑期托管服務,讓職工省心又省錢。通過發揮社會資源的力量,拓展托管渠道和內容,降低家庭托育成本,也是在促進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當然,從有地方能托管到托管得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從一開始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對接父母的需求,不讓暑期托管淪為簡單的看孩子。
育兒是家庭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面對暑期托管與公共空間秩序碰撞出的不和諧音符,家長有必要對送往圖書館的孩子多加引導,為他們立下規矩;有條件的圖書館可以嘗試為孩子劃分專屬區域,減少對其他讀者的影響;社會應當提供多元化的托育服務,為圖書館“分流”。各方共同開動腦筋,定能托起家長的托管需求、孩子的快樂暑假。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悅
流程編輯:U02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