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印發了《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旨在平原多點地區以住房品質提升推動住房供給側改革,以政策創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居住生活需要。政策發布后,社會關注度很高,市場反響熱烈。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已有近20個項目、萬余套住宅適用“好房子”政策,部分已經預售。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將根據群眾需求,持續推動“好房子”規劃實施。

提升城市煙火氣

補充基礎公共服務功能

房山區政府某部門負責人:

“好房子”政策出臺后,開發商關注度較高,提振了房地產市場信心。房山區擬入市的北廣陽城項目將落實鄰里共享空間、不計容架空層等“好房子”政策,結合廣陽城地鐵站軌道一體化設計配套商業、家園中心,打造功能復合、戶型友好的活力街區。房山區將積極釋放政策紅利,將其打造成為房山區首個“好房子”項目,引導開發建設企業切實提高住宅設計建設質量,積極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街區建設。

廣州越秀地產某項目負責人:

“好房子”政策里架空層、風雨連廊等政策給予了開發商在景觀設計、后期物業服務上更多的創造空間,為業主后期社區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期待給業主帶來真正的“好生活”。

營造多樣化生活場景

增強居民獲得感

順義區政府某部門負責人:

順義區“臨空經濟先行區,產城融合國際新城”的發展目標,與“好房子”政策提升居住品質的方向高度契合。“好房子”政策不僅為順義新建住宅帶來品質升級和特色塑造的機遇,更通過政策、市場等多方協同,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實際成果:既提升居民居住質量,又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形象優化注入動力。

昌平區回遷房小區一位準業主:

咱昌平這回遷房正趕上“好房子”政策,安置標準一點兒沒變,可房子品質明顯上去了,得房率高了,老百姓切實得到實惠了。而且小區里還有共享空間,等入住了大伙兒還能湊一塊兒聊聊天兒、串串門兒也方便!

和盛興業地產某項目負責人:

項目審批恰逢“好房子”政策落地。我們創新規劃設計,利用中部樓棟架空層串聯南北園林,結合架空層與鄰里共享空間打造全齡主題功能區;打造約400米環形景觀連廊,還原傳統園林雅趣;再搭配開敞陽臺、部分戶型挑空設計,拓展業主使用場景。這些設計有效提升項目競爭力,也獲得了購房者的充分肯定。

豐富城市空間形態

提升小區形象品質

經開區管委會某部門負責人:

經開區在近期供地項目中利用“好房子”政策,重點推進跨城市支路空間的高效開發利用,推動居住用地與周邊商業用地等地下空間實現互聯互通。此舉可有效提升商業等經營空間運營效能,進一步緩解地面交通壓力,切實增強居民生活便捷度。

華潤置地某項目負責人:

北京市發布的“好房子”政策聚焦居住體驗升級,從空間設計、社區配套等維度進行精準發力,提升整體居住舒適度與視覺體驗,不僅為新建住宅帶來品質升級和特色塑造的機遇,更通過政策、市場等多方協作,把政策利好轉化為實際成效,讓不同收入群體均能共享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實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美好愿景。

附件:

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

相關技術要點(試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進一步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好房子”相關工作部署,以住房品質提升推動住房供給側改革,以政策創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居住生活需要,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在印發《北京市高品質商品住宅設計導則(試行)》的基礎上,總結“好房子”試點工作經驗做法,配合平原多點地區土地供應,制定《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以下簡稱《技術要點》),更好指導當前階段平原多點地區住宅審批管理。

一、按需設置封閉或開敞陽臺

為增強居民獲得感,營造多樣化生活空間,滿足居民休憩、晾曬等需求,可按需設置封閉或開敞陽臺。每戶陽臺水平投影面積不大于套內建筑面積的10%,進深不大于1.8米。封閉陽臺按照圍護結構外表面所圍空間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入容積率,按照投影面積收取地價款;開敞陽臺按照圍護結構外表面所圍空間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入容積率,按照投影面積的1/2收取地價款;錯層陽臺上蓋高度大于等于兩個自然層高且不封閉時,不計入容積率,不收取地價款。

二、鼓勵豐富居住空間形式

為豐富居住空間形式,滿足居民寬敞明亮居住需求,套內建筑面積超過140平方米的住宅,可在起居室(廳)設置1處挑空空間。其挑空部分不大于兩層層高,水平投影面積不超過住宅套內建筑面積的25%且不大于50平方米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容積率,超出部分按2倍計算容積率。

三、合理利用底層架空空間

為營造多樣化生活場景,補充健身、親子、閱讀、休閑等基礎公共服務功能,可在小區集中綠地、活動場地附近的住宅建筑底層設置架空層,作為小區公共通道、居民活動空間等使用,不得分割登記、不得分攤。對于面積不超過建筑基底面積50%、高度在4.9米以下的架空層,其建筑面積不計入地塊容積率,不收取地價款;超出建筑基底面積50%部分及高度大于4.9米的部分按實際面積計入容積率。

四、鼓勵設置開敞式風雨連廊

為方便居民室外休閑活動,補充適應本地氣候特點的室外游憩設施和景觀空間,在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可在小區場地內設置風雨連廊,將相互獨立的建筑物或將建筑物與小區內廣場、游園等公共空間相互連接。連廊不封閉時,不計入容積率。

五、增配鄰里共享公共空間

為提升小區生活宜居度、便利度,補充快遞收寄、便民零售、便民餐飲、會客交流等基礎公共服務功能,可結合小區入口、入戶大堂或依托沿街、街角首層配建鄰里共享公共空間。鄰里共享公共空間的建筑面積按照700平方米/千戶計算,單處最大面積700平方米,其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建成后由開發建設企業自持,面向全體居民運營,不得分割登記,不得轉讓、抵押。

六、跨城市支路空間利用

為優化小區空間布局,提升市政設施利用效率,可依據市政條件,允許地塊利用城市支路上下空間進行地塊間連通。土地尚未供應的:規劃研究階段,應為地塊間連通預留條件;供地階段,應在“多規合一”審查后規劃條件中明確可連通區域的范圍(以最終釘樁成果為準);連通部分應與相鄰地塊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土地已經供應的:可申請地塊間連通,連通后主體功能為交通通道,采用協議出讓方式供應。跨城市支路相鄰地塊間連通原則上應為同一實施主體,實施主體不同的需協商一致。地塊間的城市支路應與實施地下連通的地塊同步設計。

七、建筑高度局部彈性管控

為引導形成高低錯落的城市天際線,居住用地建筑高度可允許局部上浮進行彈性管控。建筑控高為18米、24米、36米、45米的居住用地,允許建筑高度局部上浮一檔(如45米可局部上浮至60米)。建筑高度局部上浮的住宅單元水平投影面積占該地塊建筑基底面積之和的比例不應超過25%,且建筑高度上浮的住宅單元建筑面積占該地塊住宅地上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不應超過30%。建筑高度局部上浮后應與周邊城市空間環境相協調,避免斷崖式高度變化,不得與文物保護、景觀視廊、機場航空凈高、微波通道等各項剛性管控要求沖突。在土地供應前,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各分局研究彈性管控要求,通過“多規合一”審查后納入規劃條件。

八、鼓勵提升建筑立面品質

為提升建筑立面品質,住宅建筑外立面采用磚石、金屬、陶板等耐久性高品質材料的,其飾面層不計入容積率。

以上意見適用范圍為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等平原多點地區,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可參照執行。近期已批項目可參照此要點修改完善。相關容積率計算規則需在圖紙清晰表達,便于銜接后續規劃監督核驗、地價核實、不動產登記等工作。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將定期開展《技術要點》實施評估工作。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本內容由實施二處提供

來源:北京號

作者:北京規劃自然資源

流程編輯:U07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