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報道,美國交通部上周五砍掉了為12個海上風電項目提供的6.79億美元聯邦資金,這是特朗普政府對美國海上風電行業發起的最新打擊。該部門稱,被取消的資金將被重新調配,可能用于升級美國的港口及其他基礎設施。幾個月來,美國多個風電項目被叫停。專家警告稱這些清潔能源對應對氣候變化至關重要,此舉會引發美國能源結構變化,并削弱美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競爭力,影響航運、鋼鐵等關聯產業,還可能因電力供應不足,阻礙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行業發展。

 
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里奧維斯塔的一處輸電線路和風力渦輪機。 

風電已是多地電力來源

8月22日,美國聯邦政府機構要求丹麥沃旭能源公司立即停止在美國一項大型海上風電項目的所有施工活動,理由是需要評估該項目對美國國家安全及海洋的影響。該項目位于羅得島州附近海域,總投資約15億美元,計劃2026年末投入運營,預期可為約35萬戶家庭供電。據路透社報道,該項目建設進度已達80%。8月6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拜登任期末批準的“熔巖嶺”風電項目,稱其存在“重大法律缺陷”,并違反多項法定審查程序。而在今年4月,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在紐約州的大型風電項目也被美國政府暫時叫停。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多年來,特朗普一直是風電的公開反對者。今年1月他在上任首日,就頒布了暫停聯邦政府批準新海上風電項目的法令。另據公開報道,特朗普本人主張推動美國回歸以發展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政策。美聯社稱,特朗普誓言要恢復美國在全球市場的“能源主導地位”,因此正在推動美國更多依賴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而這些燃料會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

路透社梳理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間,化石燃料發電在全美公用事業供電總量的平均占比為56%,而同期包括風能、光伏等在內的清潔能源發電占比為44%。另據《紐約時報》公布的數據,目前風電占美國全國電力供應的10%以上,且在艾奧瓦、俄克拉荷馬和得克薩斯等州,風電已成為當地的主要電力來源。

能源結構或發生變化

“特朗普政府的不尋常舉措制造了一場風電產業危機,導致大量工作崗位和天量投資面臨風險。”據《紐約時報》報道,拜登政府曾試圖扶持新興的海上風電產業,將其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一部分,并在2021年設定目標:到 203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萬兆瓦,滿足約100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不過,在那之后的幾年里,由于供應鏈延誤以及地方反對聲音激增,許多規劃中的海上風電項目陷入停滯。今年特朗普上任后,受聯邦政府對風電行業的敵意以及關稅不確定性影響,更多項目被迫暫停,部分風電企業宣布,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暫停在美國的投資。

美國《國會山報》援引專家的話警告稱,美國從清潔能源領域抽身,不僅可能導致消費者成本上升、創新步伐放緩,最終還會削弱其在關鍵行業的競爭力。而根據預測,未來幾年能源使用量與價格會飆升,更是加劇了這些擔憂。

報道說,自重返白宮以來,特朗普一直致力于增加液化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生產與出口,并推動核能發展以擴大能源供應。然而,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喬納森·埃爾金德認為,如果不發展可再生能源,特朗普所謂釋放美國能源潛力的努力就是不完整的,“未來將是能源技術飛速變革的世界,關鍵在于美國將為自己爭取到怎樣的角色——創新者、市場創造者、市場領導者、解決方案提供者,還是落后者的角色?”

能源安全專家警告稱,美國能源結構多樣性的降低將引發廣泛影響。美國能源安全領袖理事會和能源安全智庫SAFE于7月份發布的報告稱,多元化的國內能源產業將使美國減少對外國石油及其他能源的依賴。報告認為,“向新技術轉型”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因為“對波動且受操控的石油市場的依賴,會限制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報告提到,與化石燃料不同,可再生能源不需要燃料投入,因此受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美國石油學會認為,清潔能源與特朗普所強調的液化天然氣應當互補。

影響生活電價,波及AI等關鍵行業

除了影響美國的能源格局外,《國會山報》認為,風電危機還將危及美國在各領域的競爭力。美國克拉克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恩·格雷表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相關政策,美國企業開發新型清潔能源產品的動力有所減弱。埃爾金德說,取消海上風電項目,還會波及航運、鋼鐵等其他關鍵行業。

與此同時,電價上漲也會影響消費者生活。《國會山報》稱,未來幾年,電力消耗預計將大幅飆升并創下歷史新高。據美國清潔能源協會數據,到 2040年,美國電力需求預計將增長35%至50%。

據報道,美國7月底平均電價較去年同期上漲了5.5%。原因之一是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能源密集型產業的擴張,特朗普政府在這些產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能源安全智庫SAFE的高級副總裁埃弗里·阿什說:“我們預測電力需求將會增長,目前唯一的可行解決方案就是發展諸如風能和太陽能這類可再生能源,它們部署速度快,并且已經在等待互聯互通。”

民主黨人近來也強烈抨擊特朗普政府對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撤銷,并指責特朗普導致能源價格高企。一群參議員在聯名信中寫道:“在能源需求激增之際,你們的政策卻通過抬高成本、設置難以逾越的審批障礙以及給市場注入不確定性,扼殺了美國成本最低、部署最快的能源來源——太陽能和風能。”美國石油學會的主管蕾切爾·福克斯則持不同觀點。她承認能源需求在增長、價格在上升,但認為天然氣“最有可能滿足未來十年美國將面臨的能源需求”。

報道說,盡管政策如此,仍有一些美國企業在新興可再生能源市場上加大了投入。例如,在美國政府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后,福特汽車公司計劃投資近20億美元開發更多人們負擔得起的中型電動汽車。然而,埃弗里·阿什擔憂稱,即便私營部門繼續投資清潔能源技術,若電力供應無法滿足需求,人工智能、電動汽車等行業仍將面臨阻礙。“真正的問題不在于我們如何滿足當下的電力需求,而在于我們如何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

埃爾金德補充說,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程度降低,會讓美國超大規模企業(如科技巨頭)在本土開發人工智能和其他數據中心變得困難,會讓避免家庭用電成本增高變得困難,還會讓美國各地發展新興制造業變得困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梁懷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AI等新型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大規模的智能計算、數據存儲等都需要以海量電力供應為基礎,但美國政府對綠色風電等的打壓態勢,會對美國的整體電力供應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AI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陳子帥 甄翔

流程編輯:U07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