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北京詠回響》——北京民族樂團成立十周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拉開大幕。該團建團以來的多部大型原創作品中的經典曲目先后上演,絲竹管弦交錯,勾勒出濃郁的北京風情,也記載了北京民族樂團成立以來度過的十載春秋。

 

《北京詠回響》音樂會以“北京”為核心意象,用音樂串聯城市的歷史文脈與當代風貌。從《中軸》鋪展京城文脈的悠長,到《胡同》傳遞市井煙火的溫情;從《漫彈》煥發傳統國樂的新聲,到《大運河》訴說歲月悠悠的回響;從《燕京八景》勾勒盛景風華,到《長城四季》奏響山河的雄渾氣魄,再到《新國門暢想》以恢宏交響書寫時代新章。十首作品共同描繪出一幅立體而生動的北京音樂畫卷,既承載文化記憶,也折射出民族音樂的當代表達。

10年前的9月10日,北京民族樂團從北京歌劇舞劇院民樂隊分立出來正式成立,隸屬于北京演藝集團。初生的北京民族樂團就自帶改革的基因,成為全國首家企業化運作的獨立法人民族樂團,在演藝市場上自負盈虧,披荊斬棘。“白手起家”以來,北京民族樂團從最初只有20幾位演奏員到組建齊全編制的樂隊,用一場場演出引發觀眾的國樂熱潮。10年來,北京民族樂團共上演3000多場演出,讓古老民樂在當代煥發生機。

“經過十年的發展,北京民族樂團現在的演奏員梯隊可以說是‘三高’——高學歷、高水平、高顏值。”北京民族樂團團長武旭海自豪地說,北京民族樂團鼓勵演奏員深造發展,去年,樂團專門為6位博士演奏員舉辦專場演出,“演奏方面的博士學位非常難拿,這也證明我們的演員有很高的技術水平,樂團發展了10年,也正是業務能力磨合與發揮得最好的時候。”武旭海說,“與此同時,我們的演奏員都很年輕,是一支風貌積極向上的團隊。”

《北京詠回響》這場音樂會也集中展現了北京民族樂團在人才培養與藝術傳承方面的深厚積累。在北京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張鳴的執棒下,打擊樂首席宋藝博、竹笛演奏員蔣錦雯、嗩吶演奏員王向陽、琵琶演奏員周嬌、柳琴演奏員石靜怡大放異彩,展現出各不相同的舞臺魅力。與此同時,演奏家王佳男與戲曲女高音鄭瀟作為特邀藝術家亮相,為音樂會帶來一次次高潮,贏得觀眾的掌聲。

 

“這場音樂會既是對城市文化與觀眾情誼的深情致敬,也是對民族音樂傳承與創新的莊嚴承諾。”武旭海說,站在10年的里程碑上,北京民族樂團將不忘初心,堅持守正創新,繼續打磨過去10年的經典作品,并創作更多新作,“用民族的音樂與民樂的審美在當代語匯中講好中國故事,再續華章。”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韓軒

流程編輯:U072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