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案動機充分,過程步驟清晰、證據確鑿、邏輯閉環。可善于憑直覺察案的女刑警,總感覺哪里不對。
待真兇浮出水面,觀眾才恍然發現,一場兇案里折疊了三個家庭的隱秘悲傷。有人把劇情總結為《消失的她》+《誰是兇手》,也有人評價是中國版《白夜行》。
可以肯定的是,王子文、羅晉、余男、陳瑾、艾麗婭主演的《目之所及》短短16集,是一部后勁兒很大的懸疑劇。
從2020年《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開始,懸疑劇進入爆發期,到2025年增勢不減,開機量首次超過古裝劇成為市場第二大題材。如今,見多識廣的觀眾已經不太容易被燒腦、反轉、強情節這些技術性手段吸引太久,能支撐一部懸疑劇熱度的,必須是來自真實生活的底色。
《目之所及》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開場的兇殺案,延伸出三種極端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摧毀。
故事發生在世紀之交,人們使用三星翻蓋手機和諾基亞8210的年代。
王子文飾演的女主角曲桐是一個家境富裕,性格敏感內向的漂亮女生,大學畢業不久就嫁給了高中時的初戀蘇牧心。
羅晉飾演的男主角蘇牧心品學兼優,雖然出身貧困,但他能力出眾,和曲桐結婚后幫曲家經營公司蒸蒸日上,對岳父母言聽計從,對妻子呵護備至,是個好好先生。
曲桐的一切都過于完美,她卻總是悶悶不樂,直到患有孤獨癥的女兒死于意外,她徹底崩潰了。曲桐報警說被丈夫家暴,但蘇牧心身上也有被曲桐毆打的傷痕。警察也認為,是曲桐承受不了失去女兒的打擊,變得神經脆弱,于是,曲桐的父母送女兒進療養院休養。
是曲桐瘋了,還是蘇牧心人面獸心?沒等觀眾仔細分辨,兇案發生,曲桐從療養院出院不久,蘇牧心的情人施悅死了,蘇牧心也不知所蹤。
孩子死了,妻子瘋了,丈夫出軌了……一個標準的現代家庭悲劇,但余男飾演的女刑警周密卻直覺哪哪都不對。
案發后,曲家父母毫不關心女婿的下落,曲桐對第三者施悅并沒有絲毫恨意。明明蘇牧心是最后一個離開案發現場的人,但施悅媽媽拿著菜刀追殺曲桐,認定她是殺死女兒的兇手。
周密經過一輪調查,發現施悅、蘇牧心、曲桐曾是高中同學,學生時代的過往展開了三個人截然不同的面貌。
曲桐并不是神經脆弱的小白花,高中時發生過一件事足以證明。當時曲桐和郝美麗是班里學習成績最好的兩位女生,郝美麗長得并不美麗,因此經常被同學霸凌。一次,郝美麗拿著一張手寫紙找老師告狀,指責曲桐是霸凌她的幕后主使。盡管曲桐否認,但郝美麗媽媽強詞奪理,曲桐的媽媽卻并沒有為她據理力爭。事情最后的解決是,班會上曲桐流著眼淚向郝美麗道歉,但她給老師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并沒有做過。
這件事讓曲桐成了被同學嘲笑的對象,只有班長蘇牧心相信她,維護她。多年后老師回憶,曲桐雖然性格軟弱,但內心堅強,她靠自己走出困境,學習沒有因此事受影響。而這件事,也是曲桐和蘇牧心之間愛情的萌芽。
因為蘇牧心,郝美麗恨曲桐,她認為蘇牧心不接受自己表白的原因是她沒有曲桐漂亮。長大后的郝美麗多次整容后,放棄大城市的優越待遇,一心到蘇牧心的公司任職。她更名施悅,插足蘇牧心和曲桐的婚姻。
家庭倫理劇驟變狗血三角戀。但在藝綻君看來,這還不是真正的故事底色。
一部引人入勝的懸疑劇必須同時展開懸疑和情感兩條線,案件的謎底固然會吸引人持續探究,但若不能激起人們普遍的情感共鳴,這就無異于一個為觀眾而設計的被動腦力勞動,難免被四處挑刺找漏洞。
蘇牧心的故事不在此劇透了,直到他的過往被揭開,故事才真正開始走向沉重。蘇牧心的家庭是個人的不幸,只是起因,但導致悲劇的是曲桐媽媽和郝美麗媽媽兩種極端的教育理念。
說到教育,恐怕是世界級難題。尤其在現代社會,各種教育理念滿天飛,驗證任何一個是否正確都需要至少二十年。一代人過去了,下一代人的環境又大有不同,教育理念真是無解之謎。
曲桐媽媽和郝美麗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恰好是兩個極端。
曲桐感覺,從沒得到過媽媽的愛。媽媽沈靜(陳瑾 飾)無疑是愛女兒的,她把愛都寫在了信里,在女兒面前表現得強勢又疏離。她希望女兒獨立自強,不要因美貌沾沾自喜,就讓她剪掉長發。曲桐被郝美麗指責霸凌時,沈靜向老師指出沒有證據,自以為已經保護了女兒。
受委屈的曲桐需要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沈靜生氣女兒的軟弱,還責罰了她。沈靜強勢地為曲桐安排好她的人生,曲桐卻在這種窒息的愛里,漸漸變得敏感而脆弱,她從沒得到過媽媽的表揚和支持,便感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孤立無援。
郝美麗的媽媽施慕仙(艾麗婭 飾)則是對女兒無原則溺愛。郝美麗小時候向往海報上漂亮的明星,媽媽就省吃儉用為她買一支口紅。郝美麗曾經因嫉妒,站在樓上發狠向曲桐扔磚,施慕仙不僅沒教育女兒,還讓她守口如瓶,當作什么都沒發生過。長大后的郝美麗多次整容更名施悅,當小三破壞曲桐婚姻,施慕仙都知道,卻任由女兒發泄情緒,不糾正她的所作所為。在施慕仙的溺愛下,郝美麗的心理越來越扭曲,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活該被毀滅。
沈靜的家教是傳統的父母為大,嚴格管束孩子;施慕仙是順應天性的愛的教育,包容孩子的一切,兩種理念本來沒有對錯之分,釀成悲劇是因為她們都做得太極端。曲桐媽媽的愛像一把無形的枷鎖,牢牢控制住女兒;郝美麗媽媽的愛不辨是非,縱容女兒打開了心底的潘多拉魔盒。
《目之所及》已經大結局,在懸疑偵破和情感表達兩部分都做得很好。警方偵查破案過程與觀眾的上帝視角交疊出現,捋清了案件背后的真相,也讓觀眾清晰窺見三段人生悲劇的始末因由。
每集都有鉤子,但導演沒有故布迷陣。他的目的并不是和觀眾玩貓鼠游戲,引觀眾圍繞著兇手是誰不斷猜測。實際上,劇本已經改動了原著小說的結論,重新設定了兇手,也就是說,在這個故事里兇手可以是任何一個人,誰都能解釋得通。但無論是誰,都不會令悲劇減輕。“真相”不只是謎底的揭曉,而是引發觀眾對人性與生活的思考。
當懸疑劇擺脫對邏輯快感的追求,將可信性放在意外性之前,才真正擁有深度生長的可能。因為真正會讓觀眾為之共情的,絕不是懸疑劇中極端的奇案,而是其對社會生活的精準描繪和對人性的細膩洞察。
來源:藝綻公眾號
記者:金力維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下載“北京日報”客戶端 閱讀體驗更佳哦
掃描二維碼
下載手機客戶端
掃描二維碼
下載手機客戶端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