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波瀾壯闊的抗戰歷史,感悟偉大抗戰精神的時代力量。9月10日上午,北京市“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走進石景山區社區學院舉辦專場報告會。來自石景山區各街道、社區的宣傳干部、宣講員及群眾代表200余人現場聆聽宣講。
當天下午,北京市“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專場報告會順利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市委講師團)主辦,由航天七三一醫院承辦,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協辦,并同步開啟專場直播,吸引10513人觀看,累計觀看次數達10729次,收獲點贊10778次。
7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宣講員以百姓視角、質樸語言,深情講述了抗戰時期的英雄故事和當代傳承。
宣講現場
1
鄭然 豐臺區宛平街道沸城社區工作者
鄭然以《一座盧溝橋 守護一輩子》為題,講述了鄭福來老人七十三年風雨無阻在盧溝橋上義務講解抗戰史,讓歷史的回響在盧溝橋畔永不消逝。
2
馬成 順義區焦莊戶村民
馬成以《全民皆兵地道戰》為題,講述了其家鄉北京市順義區焦莊戶村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地道戰歷程,真實再現人民戰爭偉大實踐。
3
韓小南 北方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韓小南以《鐵骨錚錚 镕鑄輝煌》為題,講述了石景山制鐵所工人在日本人占領時期,面對嚴苛的工作環境和殘酷的待遇,如何以智慧和勇氣進行技術性抗戰的故事。
4
羅通 蒙藏學校舊址物業管理員
羅通以《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為題,講述了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率領戰士們與日寇斗智斗勇的傳奇故事。
5
扈彩霞 北京佑安醫院介入中心主任醫師
扈彩霞以《“紅色銀行”的守護者》為題,回顧了其祖父霍金雷在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冀南銀行印鈔二廠三所政治指導員保障根據地經濟運行的重任的革命歷程。
6
李鐳 首鋼集團退休干部
李鐳以《磨刀聲聲鑄脊梁》為題,生動講述了模式口與二十九軍大刀隊的故事,謳歌工人階級在抗戰中挺身而出、支援前線的擔當與熱血。
7
張董 門頭溝區委黨校教師
張董以《“挺進軍歌”再唱響》為題,通過歌聲與講解的融合,將歌曲背后的挺進軍的抗日故事與大家進行了分享,并演唱了《挺進》這首基于軍歌為背景創作的歌曲。
張董指揮大家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觀眾感言
門診第三黨支部書記孟煒煜:傾聽了北京市“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的動人講述,深受震撼與教育。從盧溝橋的堅守、地道戰的智慧,到回民支隊的英勇、“紅色銀行”的守護,一個個真實故事生動詮釋了抗戰歲月的艱苦卓絕和民族氣節。作為航天七三一醫院的黨支部書記,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偉大抗戰精神是激勵我們前行的重要力量。我們要將其融入日常工作,堅守醫者初心,守護人民健康,在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踐行使命擔當。
醫技第一黨支部書記李愛華:觀看了“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的動人故事,我深受震撼,內心充滿了對先烈們的敬意。“地道戰”和“技術性煉鋼”的智慧、回民支隊和大刀隊的英勇,無不詮釋著中華民族在危難之際所迸發出的不屈信念與磅礴力量。作為新時代的醫務人員,抗戰精神將不斷鼓舞我們,在守護人民健康的“戰場”上銘記初心、履職盡責。以精湛醫術和仁愛之心筑牢公共衛生防線,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外科第五團支部書記范晶雯:202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我有幸參加了北京市“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報告會。宣講員們并非遙遠的歷史講述者,而是我們身邊的社區工作者、村民、教師、企業員工、醫務工作者。從鄭然講述鄭福來老人73年守護盧溝橋的執著,到馬成講述全民皆兵的地道戰智慧;從韓小南副教授剖析的民族鐵骨,到羅通追憶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偉大抗戰精神并非遙不可及的歷史口號,它就蘊藏在每一位守護記憶、傳承歷史的普通人身上。這種由百姓講述、讓百姓聆聽的方式,讓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基因傳承變得更加可感、可親、可敬,激勵我們在新時代繼續砥礪前行。
報告會特別設置了“向英烈和先輩致敬”環節,通過AI技術制作的視頻讓英烈形象“穿越時空”,與觀眾“對話”。一幕幕感人畫面,一句句鏗鏘誓言,令現場觀眾熱淚盈眶,深刻感受到“今日中國,如你所愿”的盛世圖景。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