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陽區呼家樓北街小區通過重新規劃小區空間、規范管理路側停車和挖掘“潮汐車位”的方法,“盤”出了200余個車位,還增設了停車管理設備,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度。“以前院里經常有外來車進來停,還有占地兒的僵尸車,居民總為此發生爭吵。現在劃線整齊,停車有序,大伙兒都省心了。”居民李女士感慨地說。
呼家樓北街小區共12棟樓,住著近千戶居民。小區內樓宇分散,按地理位置自然形成了5個相對獨立的片區,每個片區的情況各不相同。由于車位不足,停車一直是讓居民頭疼的問題。占用消防通道、外來車輛涌入、爭搶車位引發的矛盾時有發生,急需通過規范化管理結束混亂的停車狀態。
“一開始,我們準備對整個小區進行統一的車位管理,但是難以實現。”呼北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雖是同一個小區,但這5個相對獨立的片區都各自有院落,且院落大小、車位資源和居民需求也不同。多年以來,居民們對所在具體片區的歸屬感更強,難以進行整體規劃,因此必須采取“一區一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車位方面,在街道的支持下,小區附近的呼家樓北街、呼家樓西路和呼家樓西里南街對路側停車進行了規范化管理,新增了159個車位。通過與周邊寫字樓協商,又挖掘出了57個供居民晚間停車的“潮汐車位”。
從今年2月份開始,通過三十余場“分樓分院”的居民議事會,小區各片區內部重新規劃了車位,通過拆除老舊設施和充分利用邊角新增了約20個車位的空間,還探討出了差異化管理方案:在小區外路側停車與“潮汐停車”、小區內重新規劃車位的基礎上,對空間相對寬裕、能基本滿足居民需求的片區內部實施收費停車管理;對條件有限、車位確實緊張的片區采取“免費+有償”模式,引導居民院內停車(免費)與路側停車(有償)相結合,疏導停車壓力。在小區各個片區,社區共安裝了6套車牌識別道閘,加裝監控探頭26處,有效杜絕外來車輛進入。小區還引入了專業停車管理公司,保障車位管理與居民安全。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未來將持續完善小區內車位規劃情況,探索其他可利用的空間。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