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80年前的烽火化作史冊墨痕,偉大抗戰精神卻歷久彌新,先輩們用熱血鑄就的“不屈”與“團結”,早已融入民族的骨血。9月12日,北京市“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走進延慶區平北抗日烈士紀念園,“延慶好鄉親”防汛救災專題百姓宣講團、部隊官兵代表、消防支隊代表等共計90余人現場聆聽報告會。

宣講現場

01

沙峰 八路軍研究會副秘書長兼青年分會會長

沙峰含淚追憶姥爺左權將軍——這位抗戰中犧牲的八路軍最高將領。他動情講述姥爺在生死關頭,為掩護戰友突圍血灑疆場的壯烈時刻。

02

劉金玲 北京市房山區委黨校教師

劉金玲聚焦馬安村的兩面珍貴錦旗,娓娓道來這個“抗日模范村”傾盡全力支援抗戰、保衛家園的感人事跡。

03

林漢京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志愿講解員

林漢京深情講述愛國將領吉鴻昌的故事,彰顯革命先輩的愛國氣節與抗戰精神。

04

楊舒惠 北京印刷學院學生

楊舒惠講述抗戰時期《晉察冀日報》木質印刷機的故事:報社為適應轉移,將印刷機改造成30多公斤的棗木機,戰士們背著它轉戰各地,從未停印,這臺機器見證了共產黨人的不屈精神。

05

羅通  蒙藏學校舊址物業管理員(首開集團)

羅通講述了馬本齋帶領回民支隊與日寇斗智斗勇、百戰百勝的動人故事,更描繪了一位偉大母親的堅貞不屈——為免兒子受敵脅迫,馬母絕食壯烈殉國,英雄母子用生命詮釋了家國大義。

06

張董 北京市門頭溝區委黨校教師

張董生動講述了冀熱察挺進軍的故事,張董挖掘史料,重編歌曲,以多種形式宣傳《挺進軍歌》,傳承抗戰精神,彰顯時代使命。

07

王曙光 北京市西城區第一軍休所退休軍官、戰時一等功榮立者

王曙光自小受狼牙山五壯士事跡感召從軍,主動赴西南邊境參戰,因踩地雷失去雙腳。負傷后,他仍以軍人標準生活、學習,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與馬拉松賽事,用一生詮釋軍人的使命擔當。

觀眾感言

 

消防救援局康莊消防救援站副站長何聿銘:參加了這場宣講活動,我特別受觸動,這些宣講同志,在尋找歷史、發現歷史的過程中學習歷史。這種敬業拼搏的勁特別值得學習。作為一名消防指戰員,我們重溫先輩的革命精神,體會中華民族的優秀氣節,更要將革命精神和民族氣節融入到學習工作生活中,立足崗位為現代化中國做出貢獻。

駐延部隊戰士張一涵:當演講者低沉的聲音念出時,會場里驟然安靜的空氣,讓我真切感受到“歷史”二字絕非書本上冰冷的文字。這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宣講報告會,更像一次與先輩的隔空對話,讓沉睡的記憶被喚醒,讓心底的力量被點燃。最觸動我的是,是演講中提及的左權將軍鮮為人知的“柔情”。他與妻子劉志蘭聚少離多,在家書中總不忘叮囑“注意身體,好好撫養孩子”,卻在民族大義面前,把對家人的牽掛藏進心底,選擇堅守戰場。“他是將軍,也是丈夫、父親,但在國家危亡之際,他首先選擇做一名保家衛國的戰士”,演講者的話,讓我懂得,英雄并非不食人間煙火,正是因為心懷對家人的愛、對家國的責,他們的犧牲才更顯偉大。

報告會落幕時,全場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熟悉的旋律響起,許多人眼中泛起淚光。走出會場,看著街道上車水馬龍、孩童嬉笑打鬧,忽然懂得:紀念抗戰勝利,是為了記住那些“不愿做奴隸”的抗爭,更是為了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唯有以奮斗踐行擔當,用實干守護山河,才能讓英雄們的付出,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讓“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誓言,代代相傳。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