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寧區“十四五”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范精品城區邁進

9月2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實干繪答卷 接力新藍圖”上海“十四五”規劃成果系列第五場新聞發布會,圍繞“邁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主題,長寧區委書記張偉介紹長寧區“十四五”期間建設發展成果。

張偉說,“十四五”前四年,長寧區實現了“十、百、千、萬”的億量級突破。2024年,長寧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89億元,是2020年的1.8倍,“十四五”前四年平均增長7.8%;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80億元,年均增長8.8%,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十四五”以來,長寧聚焦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推動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實現新提升、人民城市建設展現新氣象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經濟總量跨步躍升。“十四五”前四年,實現了“十、百、千、萬”的億量級突破。“十億”指的是收入增量,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實現超50億元增量,年均增量超10億元,財政支撐發展更加有力;“百億”指的是樓宇產出,誕生金虹橋國際中心這幢稅收“百億樓”,創下全市商務樓宇的“畝產奇跡”,74幢重點商務樓宇稅收貢獻凈增近200億元,載體空間利用更加集約;“千億”指的是產業規模,目前已經形成軟件信息、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租賃商務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牽引作用更加突出,其中,軟件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4.8%,位居全市第一。“萬億”來源于“數字”特色,全區電商平臺交易總額達1.62萬億元,年均增長17.7%,占全市交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同時,立足數字經濟、航空服務等發展基礎,搶先布局產業互聯網、低空經濟等新賽道,努力畫出經濟發展的“第二曲線”。

二是改革攻堅破局立新。積極搶抓大虹橋戰略機遇。全力落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國家戰略,東虹橋片區稅收年均增長13.6%,占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比重超40%。持續推進企業出海總部集聚區建設,打造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實體平臺。深入實施“總部增能行動”,“十四五”以來累計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2家,各類總部和研發中心累計達153家。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推出營商環境“八張特色牌”,獲評全國首批、全市唯一的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頒發全國首張外商獨資購物中心業態綜合許可證。建成全國首個健身、教培行業“公證提存”預付資金監管平臺,讓老百姓的“錢袋子”守得更牢。

三是科技創新蔚然成勢。大力推動科創回歸都市,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響科創“主引擎”。高標準建設“上海硅巷”科創街區,目前已集聚近900家創新型企業,培育出黑湖科技、西井科技等一批國家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與中科院微系統所、硅酸鹽所合作成立數字硅巷(上海)孵化器,加大集成電路應用創新概念驗證中心等全鏈條科技服務布局,更好服務科技成果率先轉化,一步步把“梧桐樹下寫代碼,風貌區內搞科研,咖啡館里開晨會,煙火氣中聊創新”的美好愿景轉化為生動實踐。充分激活全域“創新圈”。建強“寧創”科技金融服務站,設立區屬國資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并開啟實質性運營,參投上海科創三期基金,完善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務。煥新升級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累計服務海內外人才14萬余人次,成為促進各類人才靈感自在流淌、創新自然發生的港灣。

四是城市更新活力蝶變。堅持深度、全景更新理念,累計推動實施169個更新項目,讓發展動力與宜居魅力競相迸發。構建集約多元的生產空間。率先開展歷史風貌區保護式更新,愚園路、武夷路和上生·新所番禺路入選國家級、市級旅游休閑街區,成為“封面級”打卡地,翡悅里、新象限·武夷等一批標志性更新項目相繼落成。虹橋開發區入選全市首批商務單元整體更新試點地區。打造宜居安居的生活空間。全力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十四五”期間,累計新開工精品小區建設472萬平方米、完成新式里弄房屋衛生設施改造13.2萬平方米、加裝電梯完工超1100臺。累計供應保障性租賃住房10000余套,推出中心城區體量最大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虹橋人才公寓,全部建成后可提供房源5400余套。煥新綠色共享的生態空間。全面提升蘇州河濱水岸線品質,百年校園華東政法大學與百年公園中山公園融合開放,蘇州河中環橋下空間改造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全國推廣目錄,“蘇河超級管”獲世界景觀專業大獎。整體推進公園城市引領示范區建設,建成生境花園27座,樂頤生境花園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100+優秀案例,外環林帶生態綠道打造最美騎行路線,讓市民朋友漫步都市就能邂逅“天空之城、綠野仙蹤”。

五是民生服務凸顯溫度。始終用最優的供給服務人民,全面鋪開“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每年滾動實施“為民辦實事”,著力促成四個“有”。第一是老有頤養。全區養老床位達到7411張,萬名老年人床位擁有率居中心城區首位。率先實現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建設街鎮全覆蓋。第二是學有優教。“活力教育”內涵不斷拓展,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國際部落成啟用,國際教育資源不斷豐富。第三是醫有善治。獲評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區,重點推進區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異地遷建等項目,構建“全+專”模式區域特色醫聯體。第四是勞有保障。積極推進“人社服務進樓宇”專項行動,建成22個社區就業服務站點,持續提升“樓門口”“家門口”就業服務質效。

六是城區治理廣泛參與。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充分賦能城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搭設“直通車”廣納民意民智。持續深化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打造長寧“1+10”人民建議征集矩陣,創新設立“寧來說”議事坊平臺,推動實現“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著辦”。大力推進“多格合一”網格治理,推出六大專項行動,有效解決地鐵無障礙設施改造、油煙擾民等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不斷將“治理痛點”轉化為“幸福支點”。善用“繡花針”提升城區品質。推進兩輪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行動計劃,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累計竣工145公里,在全市率先實現市政道路架空線全面入地,“繡”出最美天際線。完成15.37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達到建成區總面積的41%。推廣智能回收箱、裝修(大件)垃圾清運模式,入選生態環境部“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精品精細的理念逐步延伸到全區每一個角落。

當前,長寧正在加緊推進“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十五五”時期是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長寧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十五五”規劃部署,統籌兼顧“十五五”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努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邁出新步伐,城區治理現代化結出新成果,堅定向著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闊步邁進,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長寧新的更大貢獻。

北京日報 北京晚報 上海記者站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