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報告廳內掌聲雷動、歌聲激昂。北京市“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走進校園,為師生帶來一場直擊心靈的理想信念教育課。此次宣講活動亦是北航“信仰行”項目之“先進人物面對面”系列活動的重磅專場,旨在通過聆聽英雄故事、對話時代楷模,引導廣大青年學子筑牢信仰之基,傳承紅色基因。

  

宣講現場

鄭然、韓小南、馬成、鄭凱雯、羅通、張董六位宣講員依次動情講述。他們結合自身經歷或先輩事跡,從不同角度生動詮釋了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一段段飽含家國情懷的往事,一個個閃耀著犧牲與奉獻光芒的故事,將現場師生帶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深刻感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活動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宣講員們真摯的情感、質樸的語言和感人至深的事跡,引發了全場師生的強烈共鳴,掌聲多次響徹會場。活動的高潮部分,張董老師起身,帶領全場師生齊聲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激昂嘹亮的歌聲匯聚成力量的海洋,抒發了對黨的無限熱愛與深情禮贊,表達了繼承革命傳統、矢志報國強國的共同心聲。

 

座談交流

宣講結束后,北航師生代表與宣講團成員圍繞“新時代青年如何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如何正確理解和傳遞國際主義精神和貝醫生的大愛情懷”“如何在現代傳播好革命老歌”“如何充分發揚合心合力的挖地道精神”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同學們紛紛表示,聆聽宣講深受教育和鼓舞,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一步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作為新時代北航人,必將從抗戰精神中汲取強大動力,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學習科研和未來事業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觀眾感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應用物理系碩士研究生黨支部書記陳佳琳:這次參加北京市“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北航專場報告會,我深受觸動。6位宣講員的講述,從盧溝橋的守護傳承,到工人的“技術性抗戰”,從地道戰里的百姓智慧,到跨越國界的大愛,再到“舍小家為大家”的犧牲與軍歌的力量,生動詮釋了偉大抗戰精神。AI致敬視頻與合唱環節更讓我共情,深知銘記歷史是最好的傳承。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以抗戰精神為激勵,為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物理系碩士研究生第二黨支部書記吳家超:此次“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走進北航,不僅是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各位宣講員從不同視角動情講述抗戰歷史與英雄故事,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那段崢嶸歲月的艱苦卓絕和先烈們的堅定信仰。尤其是“向英烈和先輩致敬”環節,全場齊聲高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激昂旋律中涌動著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將抗戰精神轉化為奮進動力,勇于擔當、矢志報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學院甄梓笑:八十年烽火記憶,今日化作一堂震撼人心的“大思政課”。六段源自基層的真實敘事,將十四年烽火歲月濃縮進短短兩小時,在宣講人沉靜而有力的語調中,化作可觸可感的民族記憶,人工智能技術讓愛國英烈與先輩穿越時空和我們“見面”。抗戰精神寫進民族血脈,也寫進北航人的基因,所以我們眼含熱淚!宣講結束,我的思緒久久難平。抗戰勝利已八十年,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吶喊仍在耳畔;“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怒吼仍在胸中。八十年前,中華民族以“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筑起鋼鐵長城;八十年后,浩瀚空天成為北航人接續報國的全新疆場。歷史告訴我們,山河之重,系于每一個普通人的挺身而出;民族之興,源于每一顆微粒的熾熱聚合。今日中國,早已遠離硝煙,但國際形勢日趨復雜,我們唯有把精神火種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方能不負先輩熱血,不負時代召喚!

 

本次“先進人物面對面”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它不僅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和精神淬煉。“信仰行”項目通過搭建與先進人物面對面交流的平臺,讓崇高的信仰變得可感可觸,讓英雄的故事直抵人心,有效推動了紅色文化在校園的傳播與傳承,激勵著北航學子堅定理想信念,賡續精神血脈,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奮勇前行。

 

供稿:百姓宣講處

審核:許成成

責任編輯:蘇文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