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雙節長假,北京的天氣也逐漸開始秋高氣爽,又迎來旅游高峰。有些市民或外地來京游客在出游時發現,北京部分地鐵站“名不副實”,因此跑了冤枉路。

北京地鐵已有車站超500座,每年都有新開的車站和公眾見面。不過一些站名卻存在名不副實的現象:有的站名與所指的地面地標距離過遠,有的站名和地面上的地名不一致,還有的站名命名過于超前。這些站名很容易造成乘客誤解。

距離太遠

十三陵景區站:看陵寢還要再坐40分鐘公交

“在十三陵景區站下了車,怎么是個村子?”“十三陵景區在哪里?”“定陵竟然還要再坐半個多小時公交車才到!”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出吐槽帖,反映十三陵景區地鐵站實際上距離十三陵景區還很遠,交通不便。

十三陵景區站到底在哪兒?本周,記者搭乘昌平線前往,從十三陵景區站出站后看到,車站的四座出入口分別位于一處停車場四周,穿過站口旁的鐵柵欄,便來到了澗頭村村里。見到記者出站,坐在道旁的一位黑車司機向記者攀談。“去十三陵嗎?”當記者提出要前往大宮門時,司機給出了15元的報價。

記者注意到,十三陵景區人氣較旺的景點,例如長陵、定陵、神路等,均不在車站周邊。游客想要前往這些景區,需要穿越澗頭村,到達村北側的南澗路搭乘昌78路公交。其中前往神路要坐3站,去長陵要坐8站,去定陵要坐9站。去往長陵、定陵,乘坐公交車用時超40分鐘。

記者發現,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涉及十三陵景區的旅游攻略里都提到了這一點,有些干脆建議游客,直接選擇公交或包車等方式前往十三陵,別等搭乘地鐵到了站才發現還得換乘。

團結湖站:去團結湖要在呼家樓站下車

“想要去團結湖,竟然應該在呼家樓站下車?”前不久,周女士帶著孩子前往團結湖水世界時發現,距離團結湖最近的地鐵站,竟然不是團結湖站。

周日,周女士從地鐵團結湖站出站,沿著東三環走了大約900米。剛走到團結湖公園西門,卻發現了一塊路牌,上面寫著:地鐵呼家樓站,150米。“走了老半天,結果發現竟然多走了一站冤枉路。”周女士說,相比團結湖站,呼家樓站距離團結湖近了不少。

除了公園西門外,公園南門距離呼家樓站也較近,步行距離約300米。而東門則距離兩座地鐵站都較遠,步行距離均超過800米。

記者注意到,隨著地鐵的建設,一些普通地鐵站升級為換乘站后,車站覆蓋范圍也在發生變化。比如地鐵團結湖站,有的出入口已經距離團結湖區域很遠了。如3號線團結湖站已覆蓋到“三里屯”區域內,其中3號線H口距離三里屯SOHO、三里屯太古里等僅有200米,但距離團結湖公園很遠。

地名不一致

八角游樂園站:地鐵站給游樂園“起別名”

上周末,1號線八通線地鐵上,幾名外地游客指著地鐵線路圖上的“八角游樂園”站說,“導航上是說在這站下,可咱是要去石景山游樂園啊,這站是有兩個游樂園嗎?”旁邊一位北京市民熱心地告訴他們,“就是同一個,這站下,沒錯。”外地游客趕緊道謝,隨后又問了一句,“為什么地鐵里叫的名字不一樣呢?”這下,熱心的市民也答不上來了。

經常坐地鐵的市民,對于八角游樂園這個站名并不陌生。這座位于1號線的地鐵站,是北京最早開通的一批地鐵站之一,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今年6月開始,為配合1號線支線建設,八角游樂園開始封站改造。未來,這座車站將成為1號線主線與支線的交會點,發揮更大的作用。

其實,“八角游樂園站”并非這座車站的原名。1971年,北京地鐵延長至古城站時,在此設八角村站。1986年,石景山游樂園開門迎客,此時地鐵站仍名為八角村站。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八角村靠近該站且歷史悠久,加上石景山游樂園作為附近的重要旅游景點享有高知名度,因此該站更名為八角游樂園站。

石景山游樂園是北京最早開業的游樂園之一,是不少80后、90后市民的童年回憶。那么地鐵站名里的八角游樂園,和站旁的石景山游樂園到底是什么關系?記者查詢《北京日報》《北京晚報》歷史報刊庫發現,從1986年石景山游樂園建成到上世紀90年代“八角村”地鐵站改名為“八角游樂園站”為止,涉及石景山游樂園的報道、廣告和刊登的讀者來信,均未出現“八角游樂園”這一稱呼。

從車站更名到現在,“八角游樂園站”的名字已經叫了30多年,讓不少經常搭乘地鐵的市民誤以為石景山游樂園就叫八角游樂園,網上搜索“八角游樂園”,能搜出多篇石景山游樂園的游記。而對于外地游客和本地不經常搭乘地鐵的居民,則更習慣說“石景山游樂園”。兩個名稱混淆使用,很容易讓游客產生困惑。

記者調查中還發現,八角游樂園站距離真正的八角地區也有一定的距離。從行政區域界線圖上看,八角游樂園站車站位置在石景山區老山街道與魯谷街道的交界處,并未位于八角街道轄區范圍內,而出現“八角”兩字的地名,例如八角中里、八角路等,以及以“八角”為名的公交站,也都位于石景山游樂園以西,與八角游樂園站之間有約1至1.5公里的距離。

命名超前

嘉會湖站:通車三年湖還沒挖

2021年底,地鐵17號線南段開通運營,其中最南端的終點站被命名為嘉會湖站。雖然叫嘉會湖站,但卻沒有湖。這也引起了很多市民的不解,甚至在社交平臺或是政府網站上留言詢問。

嘉會湖在哪兒?在地鐵開通之前,嘉會湖這個地名大多數人甚至聽都沒有聽說過。其實,地鐵站名里的嘉會湖,在現實中尚未開挖。去年年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領導留言板回復網友時表示:嘉會湖蓄澇區工程已完成設計招標,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工作開展中,待設計工作完成后會進行施工招標。

嘉會湖站周邊仍舊較為荒涼,車站北側為17號線停車場,車站西南側約1公里為居住區,有臺湖金茂悅、萬科城市之光東望等小區。除此之外,車站周圍大多為荒地或林地,地面僅有一條小路和兩條公交線路與外界相連。

花鄉東橋:地面只立起八根橋墩

與嘉會湖站一樣超前命名的車站,還有房山線花鄉東橋站。

“這地鐵站里都有花鄉東橋的名字,可我來這邊兒好幾十次,怎么不知道還有這么一座橋?”市民朱先生經常搭地鐵前往天壇醫院復診,每次都要在花鄉東橋站下車。自打這個地鐵站開通后,他就一直在尋找“花鄉東橋”到底建在了哪。

花鄉東橋是規劃建設中的張新路橫跨南四環西路的立交橋,由于位于花鄉橋之東,故稱花鄉東橋。而以花鄉東橋為名的地鐵站早于2020年底通車,不過地鐵站開通已近5年,花鄉東橋立交橋的建設進度卻止步不前。

記者探訪時發現,花鄉東橋立交橋的施工場地位于地鐵站的正上方,目前已經用圍擋圍住,不過圍擋內并沒有施工的痕跡,場地內已長滿荒草,只有8根澆筑完成的橋墩靜靜地立在其中。

外地名不副實的地鐵站也不少

其實,國內一些城市的地鐵站也存在著名不副實的情況。

2009年,上海將地鐵8號線的終點站命名為“航天博物館站”,但由于規劃變更,真正的航天博物館一直未建成,引發了市民的困惑,部分游客和市民根據站名前往打算參觀航天博物館時才發現被誤導。2013年,經上海市政府批準同意,“航天博物館站”更名為“沈杜公路站”。

廣州地鐵2號線的多座車站也存在“有站名卻無實際場所”的情況。其中飛翔公園站附近地塊原本規劃興建公園及地下商業空間,但最終公園“難產”,使得飛翔公園地鐵站名不副實。而鄰近的白云公園站,周邊也沒有白云公園,只有廣州市兒童公園

破解之道:站名公示期公眾可反饋意見

目前,本市有29條地鐵投入運營,共有522座車站。作為地名,地鐵車站命名一般遵循“尊重歷史、照顧習慣、體現規劃、好找好記、規范有序”的原則。

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理事、《北京地鐵站名掌故》作者戶力平長期關注北京地鐵站名,他告訴記者,地鐵站在建設期間會起一個工程名。到了地鐵線路開通前,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對沿線車站命名預案進行公示并征求社會意見,隨后會公布正式站名。公眾如果對擬定站名有意見或建議,可以在公示期內向相關單位反映。

地鐵車站從開始建設到開通前,站名常會歷經多次變動。比如正在建設當中的18號線北郊農場橋站,建設工程名叫做“新龍澤站”,車站命名預案公示時叫作龍域站。最終,因周邊的北郊農場橋,定名為“北郊農場橋站”。

“北郊農場橋站的站名,能夠反映北郊農場的歷史,其實這個站就在北郊農場的西邊。”戶力平說,北京過去有很多農場,像是北郊農場、西郊農場、雙橋農場,現在隨著城市化發展,昔日的農場逐漸開發為住宅區,在老百姓心中的記憶也逐漸淡化。“這樣命名,更具歷史底蘊,可以留住城市發展中的印記。”

記者注意到,由于一些地鐵站的位置并非位于片區中心,周邊往往有多個既有地名可供選擇。命名過程中,如果采信其中一方,易造成不同片區的攀比和矛盾。

在戶力平看來,一些站名會產生爭議,還可能是各方在命名時理念和思路產生沖突。有的希望保留傳承,而有的則希望體現規劃和發展。“比如現在有爭議的嘉會湖站,命名預案公示時名叫麥莊站,麥莊的地名形成自清乾隆年間,但這個村子已經拆遷,如果當初能保留麥莊這個站名,也許更能保留住當地歷史記憶與傳承;用現代生活中現有的地名,則為大家所熟知;而以規劃中未來將有的地點命名,則有一些超前思維,可能符合發展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命名時多聽取公眾意見,進行取舍。”

更多熱點速報、權威資訊、深度分析盡在北京日報App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