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嵌入未成年人日常生活,正在家庭、學校與平臺之間形成聯動共生的新格局。9月24日,《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5)》發布,對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最新情況進行系統研究與專項報告。
近年來,AI(人工智能)學習機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率持續上升。眾多學校將AI學習機融入課堂互動,呈現實時答題情況,評分英語口語發音,實現學習數據可視化,通過“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機制,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藍皮書認為,未來學校的教育者將呈現復合型特征,人工智能對話機器人將與黑板、教科書等傳統工具一樣,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藍皮書調查顯示,城鄉未成年人在教育資源與認知結構上差異性顯著。城市未成年人AI學習機擁有率更高,但農村未成年人在家庭數字教育中發揮著更為明顯的主導作用。2024年,鄉村未成年人“經常教”父母使用數字技術的比例已達39.4%,超過了城市的28.8%。未成年人從原有的技術學習者轉向數字技術指導者,通過日常操作指導、設備調試、應用推薦等方式,逐漸成為“數字反哺”的重要力量。
當前,未成年人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方式逐漸由工具型使用轉向陪伴型使用,“未成年人模式”雖已覆蓋主流平臺,但多數平臺尚未建立基于年齡分層的動態防護機制。藍皮書建議,應構建有效網絡安全保護體系,強化分齡治理模式,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工具,完善精準風控體系,為未成年人構筑起科學、動態的網絡安全屏障。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