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下,是一張張專注的面孔和一雙雙凝望的眼睛;臺上,是穿越烽火歲月的深情講述。9月23日,北京市“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的到來,讓北京城市學院的報告廳變成了一個大型“沉浸式”課堂。

宣講團成員沙峰、鄭然、羅通、馬成、扈彩霞、張董依次登臺。學子們高昂的“抬頭率”成為現場最動人的風景——他們或凝神聆聽,或低頭疾書記錄感悟,完全沉浸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敘事中。

特色宣講






活動現場,氣氛莊重而專注。宣講團成員們不是遙不可及的英雄,而是可親可敬的講述者。他們結合自身先輩的經歷或自身的研究感悟,生動再現了中華兒女在民族存亡關頭的不屈抗爭。

張董老師曾就讀于城市學院,他帶領學弟學妹們齊聲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熟悉的旋律響起,激昂的歌聲瞬間點燃了整個會場。師生們自發站立,揮動著手臂,用最嘹亮的歌聲表達對歷史的銘記、對先烈的緬懷、對黨的深情以及對國家的熱愛。這一刻,歷史的回響與時代的強音同頻共振,信仰的情感在歌聲中得到了最直接的抒發和升華。
座談交流





宣講結束后,意猶未盡的師生代表與宣講團成員們圍坐一堂,舉行了氣氛熱烈的座談會。大家圍繞“家族經歷對個人的影響”“抗戰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醫學精神和革命精神有什么共通之處”“如何傳唱紅色歌曲”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宣講團成員們耐心解答同學們的疑問,分享人生感悟,鼓勵青年學子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思想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不斷迸發。
學生感言

國際文化與傳播學部學生甄子杰:報告會上的每一段故事都以比較新穎的視角講述,讓我了解到更多感人的細節,也認識到,傳承不是簡單復述,而是要用心用情,讓紅色記憶更加深刻,讓偉大抗戰精神在新時代得到弘揚。作為北城學子,我們也會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

生物醫藥學部學生孫汐垚:這次報告會打開了我對抗戰歷史和精神認知的新大門,讓我深刻領悟到偉大抗戰精神的內涵——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必勝信念。作為北城學子,我深知肩上的責任。我們要以這些英雄為榜樣,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供稿:百姓宣講處
審核:許成成
責任編輯:蘇文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