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北京市“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走進人大校園,與校內宣講骨干攜手開啟“信仰行”項目“先進人物面對面”專場活動,校地力量共搭紅色講臺,讓偉大抗戰精神在熱烈互動與情感共鳴中,成為青年學子可感、可學、可踐行的精神力量。

特色宣講






活動現場,校地宣講團的“接力講述”點燃了全場熱情。沙峰、馬成、羅通、扈彩霞、張董、吳艾宸六位百姓宣講團成員率先登場,隨后,人大校內宣講骨干接過“精神接力棒”,讓“身邊榜樣”成為最鮮活的教材。服務保障重大活動廣場合唱團成員、經濟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張鵬燕,結合合唱經歷講述“用歌聲傳遞信仰”的故事,提及在重大活動現場唱響紅色歌曲的瞬間,他眼中閃爍的光芒感染了在場所有人;抗戰勝利80周年先鋒宣講團成員、國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胡金超,則以志愿者身份分享服務感悟。不少同學回憶起閱兵儀式當天崇敬、激動之情。

宣講尾聲,張董老師起身揮手,帶領全場師生共同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熟悉的旋律響起,同學們紛紛起立,嘹亮的歌聲在陜公大講堂匯聚成磅礴力量。
座談交流


宣講結束后,“先進人物面對面”座談會隨即開啟,師生代表與校地宣講團成員圍坐交流,氣氛熱烈。“有哪些新穎的方式,能讓書本上的英雄變得更有溫度?”“中國青年能作出哪些努力來提升國際地位?”“百姓宣講傳播理論有哪些經驗和技巧?”“從講解員的角度參觀博物館,和游客角度有什么不一樣?”同學們的提問既貼合專業,又充滿青春思考。

學生感言
2024級法學院楊雅寧:參加先進人物面對面座談會,我收獲滿滿。從嘉賓講述挖掘抗戰史料的艱辛,到小小講解員分享用真情與道具傳遞歷史的心得,再到師生交流口述史采錄、紅色宣講的經歷,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對偉大抗戰精神有了更深理解。課本里的文字,在烈士犧牲地的實景描述、老兵的親身經歷中變得鮮活。作為人大學生,我更深刻體會到“人民”二字的分量。未來,我會主動參與紅色實踐,用實際行動傳承抗戰精神,讓信仰之光在青春里閃耀。

2024級勞動人事學院宋育臣:參加“偉大抗戰精神”主題活動,聆聽宣講員的分享,我內心深受觸動。從抗戰將士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浴血奮戰,到普通民眾挺身而出支援前線,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偉大抗戰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特別是馬成老師對地道戰的描述,讓我覺得身臨其境。宣講員結合史料的細致解讀,讓我明白這一精神是無數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會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并付出行動!

2024級公共管理學院安書嫻:聽了先進人物講述的抗戰故事,我深刻感受到抗戰精神并非泛黃的史書文字,而是鐫刻在民族血脈中的信仰與力量。站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節點回望,這些用生命與熱血淬煉的精神,早已化作民族復興的底氣。我們或許不必再經歷槍林彈雨,但當面對“卡脖子”的科技難關、鄉村振興的時代考卷,抗戰先輩教會我們:唯有心懷“國之大者”,把個人微光匯入時代星河,方能續寫屬于我們這代人的“英雄傳奇”。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讓“永不屈服”的精神火炬,照亮民族前行的每一步。

2023級商學院王建興:一位位宣講員用最樸實的語言將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和其中蘊含的偉大精神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用自身行動詮釋著“學英雄、講英雄、做英雄”。從左權將軍的英雄事跡,到全民皆兵的焦莊戶地道戰,再到含淚寫下“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斗爭”的回民支隊英雄馬本齋……一位位英雄人物、一段段英勇無畏的英雄事跡,凝聚起全民族抗戰的磅礴偉力,成就了偉大抗戰精神。宣講活動結尾,以影片形式展現了一位位抗戰英雄的笑顏,是致敬、是緬懷、是山河無恙、是“這盛世如你所愿”。這不僅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緬懷,更是一次對話、是一次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承。
此次人大“信仰行”之“先進人物面對面”活動,以校地聯動的宣講模式、貼近青年的互動形式,讓偉大抗戰精神從歷史深處走進青春日常。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版權侵權聯系電話:010-85202353




未登錄
全部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