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湖公墓位于德國柏林西北郊,從湖畔步入,沿小徑走到法國墓區(qū),一座鑲嵌著兩塊中國花玉的紀念碑靜靜矗立。玉石上以德文、法文和英文鐫刻著這樣的字句:“這里長眠著一位不朽的人道主...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8月上旬,什剎海畔一場抗戰(zhàn)主題講座現(xiàn)場,幾本舊畫報引起圍觀。翻開泛黃的頁面,日軍占領城關、坦克開進城門&he...
在九三閱兵中 殲-10戰(zhàn)機以表演機身份壓軸亮相 而殲-10的總設計師就是宋文驄院士 他不是飛行員 卻讓戰(zhàn)機飛得更高、更遠 他不曾親歷空戰(zhàn) 卻用一生為祖國的藍天...
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三架運油—20A飛過天安門上空,時刻準備為轟—6N、殲—16、殲—20飛機加油,...
鋼鐵洪流,勢不可擋。在九三閱兵中,新一代裝甲裝備99B坦克領銜地面突擊方隊,用鋼鐵履帶標注中國軍工的崛起軌跡。 在陸戰(zhàn)之王的轟鳴中,...
修復后的神樂署。本報記者 鄧偉攝 侵華日軍占據(jù)時期神樂署舊照。 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天壇每天游人如織,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人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這里還...
時序入秋,銀河清淺,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便迎來了秋天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七夕,這一天為什么又被稱為“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七夕如今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jié),...
從北二門進入北海公園,沿著太液池北岸步行三四百米,園內(nèi)最負盛名的景區(qū)——西天梵境映入眼簾,四柱七樓琉璃牌坊,流光溢彩。 鮮...
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我國著名的建筑教育家、杰出的建筑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俞靖芝教授,因病于2025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謹此訃告!沉痛悼念俞靖芝教授...
熱映電影《南京照相館》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殺歷史,其中呈現(xiàn)了當年被日軍當局列為“不許可”的照片,以及日軍刻意擺拍的所謂“親善照”。作為歷史見證,我館陳列的《不許可寫真》和“...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近年來日本政府在“慰安婦”等歷史問題認知上開倒車,拒絕對“慰安婦”受害者進行賠償,在歷史教材中刪除“慰安婦”相關內(nèi)容。日本有識之士表示,...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廣大的敵后戰(zhàn)場,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沒有專業(yè)的武器裝備,卻英勇頑強、機智靈活,鉆入敵人心臟收集情報、開展鋤奸斗爭、宣傳抗日、改造偽政權、打游擊、襲據(jù)點…...
在《封神演義》的宏大敘事中,趙公明之死堪稱最富爭議性的情節(jié)之一。這位日后被尊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的天庭財部正神,其隕落過程充滿了耐人尋味的細節(jié)。當我們撥開民間傳...
這些80多年前發(fā)表在報紙上的抗戰(zhàn)漫畫至今看來依然震撼人心,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1931年到1945年的中國,有一場名為“漫畫戰(zhàn)”的抗日漫畫運動。漫畫在抗戰(zhàn)期間被喻為“漫畫...
103歲的著名歌唱藝術家孟于用一首首激昂澎湃的抗戰(zhàn)歌曲打開了80多年前的烽火記憶。她是從延安走出的“白毛女”,曾作為冼星海的學生參與《黃河大合唱》,正是這些歌曲指引她奔赴...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jié)。嘹亮的軍歌在祖國大地唱響,以此致敬保家衛(wèi)國、無私奉獻的“最可愛的人”。軍歌自古就有。幾千年來,無數(shù)激越豪邁的軍歌流傳下來,至今仍鼓舞著錚錚鐵骨的將士...
“連長是張玉山,很早就犧牲了,我很想他。還有一個常志書、一個大老張、一個二老李,還有張志和……”96歲的齊長友習慣性地身姿筆挺,邊回憶邊緩...
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家、思想政治教育專家,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泰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5年7月23日2...
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日本侵略者和日偽當局,營造“中日親善”的表面氛圍。但實際上,北平城內(nèi)暗潮涌動,勇敢不屈的中國人,始終堅持抗爭。東皇城根槍擊日本...
今天上午,中央政法委舉辦第十五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表彰大會,一段段見義勇為的英勇事跡廣為傳播,一個個名字因見義勇為而被所有人銘記。 浙江杭州的外賣小哥彭清林 ...
提起彭玉的名字,或許年輕觀眾未必特別熟悉,但提起《東北一家人》里那個刀子嘴豆腐心的“陳久香”,很多人會立刻想起她親切的面孔。這位從話劇舞臺走出的老藝術家,人生經(jīng)歷算不...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走進昔日的抗日戰(zhàn)場】 今日北京德勝門,路網(wǎng)交錯,四通八達。資料圖片 德勝門,是北京內(nèi)城九門之一。大凡“老北京”,都...
羅德俊手書是什么?它為何被藏匿在白塔寺塔頂,又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的?一位記者為何奔走呼吁18年,終于讓它公諸于世?今年百歲的北京日報記者、著名漫畫家李濱聲,為我們揭開了這件珍貴...
“我軍克復界嶺口 敢死隊肉搏血戰(zhàn)三小時 殘敵四五百已全部肅清”……這是1933年3月17日,《時事新報》關于正在進行的長城抗戰(zhàn)界嶺口戰(zhàn)役的新聞...
作為古老而莊嚴的皇家祭天圣地,天壇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厚重歷史與神圣記憶。漫步其間,蒼松翠柏郁郁蔥蔥,紅墻藍瓦交相輝映,一幅安寧靜謐的畫卷徐徐展開。然而,80多年前...
用刻字法為“昆侖石刻”斷代 李躍林 從秦到漢,是冶鐵煉鋼技術(治石工具)的高速發(fā)展階段,也是刻字技術迅速改進的階段。各種不同的刻字技術有其明顯的、可以用于斷代的特征。...
家住西城區(qū)白紙坊地區(qū)的宗玉田今年95歲了,他有個習慣,隔一段時間就要翻翻他的寶貝。全家人都知道,這些東西除了老人自己,別人輕易不能...
北京,唐代稱幽州,是大唐帝國歷經(jīng)風云變幻的重鎮(zhèn)。2013年房山長溝唐代大墓在萬眾矚目下開啟,為何說它補上了北京史研究上“缺失的一環(huán)”?震驚考古專家的墓志講述了一個怎樣的傳...
豐臺區(qū)大紅門地區(qū)南頂路以北,有一所佟麟閣學校。它以抗戰(zhàn)英烈的名字命名,紀念著腳下的熱土——88年前,在北平南苑,面對日軍猖狂...
抗戰(zhàn)老兵張軍。 北京日報記者 安旭東攝 海淀太平路48號院,92歲的張軍深居簡出。受風濕免疫性疾病困擾,她已沒法站立和走路,說話也不太利索了。雖...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炮轟宛平城,攻擊盧溝橋,蓄意制造七七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事變發(fā)生第二天,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通電全國,號召全國同胞...
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8周年之際,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簡稱731部隊)罪證陳列館7月7日在館內(nèi)展出731部隊原成員胡桃澤正邦的口述證言。長達83分鐘的視頻中,胡桃澤正邦供...
咱今天來到故宮東邊鮮為人知的普渡寺,為什么皇宮之外還能用金瓦?為什么這還有攝政王辦公室?為什么這的設計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帶著各種疑問咱來看看今天中軸線上隱秘的角落。 ...
抗戰(zhàn)老兵劉福田。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清晨6點鐘起床,去村口早餐鋪吃餛飩,和鄰居們聊聊天,然后“自駕”電動輪椅去村委會取份《北京日報》。在順義區(qū)楊...
抗戰(zhàn)老兵閆俊生。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我打著霸王鞭在前面開路,唱著歌,高興得不知道怎么著才好!”閆俊生說完,臉上綻放出孩童般的笑容,斷斷續(xù)續(xù)地哼...
這是一張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禁毒的照片,民眾在通縣集中焚毀近200公斤鴉片和吸毒工具。然而當時,在所謂的禁毒政策之下,煙館數(shù)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禁越多。所謂的禁煙條例實際上...
在徐則臣的作品中,京杭大運河是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文學地標,為了創(chuàng)作《北上》,徐則臣沿著運河行走數(shù)千公里進行田野調(diào)查,親身感受到了通州大運河一帶的巨大變化,“運河治理得非常...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愛國的弟兄們,抗戰(zhàn)的一天來到了,抗戰(zhàn)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抗戰(zhàn)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helli...
北京以“里”為名之地甚多,今日敘東城區(qū)崇內(nèi)大街東側(cè),位于蘇州胡同之“七賢里”及麻線胡同之“居易里”。惜乎此二大胡同中之小巷,今已面目全非—...
日前有人在晚報撰文,云聽說《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曾居住在廣安門內(nèi)棗林街的千佛寺。筆者對這個材料很感興趣:曹雪芹故居“十七間半”在東城,他何時何故流落到西城了?因與該作者認識...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北京日報客戶端精選出多部抗戰(zhàn)題材影視劇,在光影中回顧英勇軍民浴血奮戰(zhàn)的崢嶸歲月,展現(xiàn)中華兒女齊心抗戰(zhàn)的英姿。本期推薦...
“打起鼓呀敲起鑼,咱們大家齊唱勝利歌,勝利歌兒年年有,年年有,今年倒比往年多……”當96歲的尉友賢唱起這支京郊流傳的民...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王朝的宮城。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紫禁城其實是在元朝宮城的基礎上建起來的。 在莊嚴恢弘的紫禁城地下,沉睡著距今將近800歲的元朝宮殿。 那么...
抗戰(zhàn)老兵張玉和。 受訪者供圖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平谷縣趙家務村,村民正在安葬一位老人。不遠處就是敵兵的崗哨,每隔二里地就有一個炮樓,日、偽兵攜輕重武...
1965年北京地鐵一號線施工,有何意外發(fā)現(xiàn)? 1600年前的墓志銘,怎樣改寫北京建城史? 一只薩珊玻璃碗,為何出現(xiàn)在西晉女子墓葬中? 北京八寶山華芳墓揭秘! 策劃...
一場唐山大地震,讓北京白塔寺掩藏數(shù)百年的乾隆秘寶重現(xiàn)天日。 一枚隱藏款冰箱貼,揭開了這段白塔藏寶的歷史。 皇帝為什么要藏寶?他們又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的呢? ...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送報員 電報曾經(jīng)是信息傳送的重要手段之一,承載著千家萬戶的喜怒哀樂。可隨著通訊發(fā)展,電報逐漸從生活中隱退了。1995年以前,北京的個人電...
抗戰(zhàn)老兵郭計蘭。 “1942年,正在數(shù)九天,日本鬼子分十路進了沁源……” 96歲的郭計蘭哼唱起這首少年時的秧歌小調(diào),眼泛...
暫無賬號,立即注冊
已有賬號,立即登錄